稍入東膠界,即見大牢山。
峰攢侔劍戟,嶂疊類云煙。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濤共突兀,天日相澄鮮。
氓居接島嶼,觀宇連術阡。
既館茹芝士,亦巢遁世賢。
客行積昏旦,水宿倦舟船。
茲山思獨往,結茅征愿言。
柁師不我從,太息歸中原。
望大牢山。元代。戴良。 稍入東膠界,即見大牢山。峰攢侔劍戟,嶂疊類云煙。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波濤共突兀,天日相澄鮮。氓居接島嶼,觀宇連術阡。既館茹芝士,亦巢遁世賢??托蟹e昏旦,水宿倦舟船。茲山思獨往,結茅征愿言。柁師不我從,太息歸中原。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清代。夏孫桐。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三忠祠。明代。孫緒。 拂袖拜三賢,云霞映暮天。孤忠徒自許,一死竟誰憐。玄化昭心事,丹誠付簡編。明禋逢盛世,肸蚃自年年。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山間 其二。清代。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磐湖秋色同諸禪侶夜坐。明代。羅萬杰。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里流泉雜磬聲。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甌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