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杖去中林,卜宅江之邊。
江邊多故廬,改筑架斯椽。
左右皆廢墟,南北盡頹垣。
昔人固不留,遺跡尚依然。
因之悟物理,盛衰恒遞遷。
世既異市朝,海亦變桑田。
古來皆有是,念此一長嘆。
何以慰我懷,斗酒傾前軒。
百世非所知,聊且樂當年。
筑新居。元代。戴良。 挈杖去中林,卜宅江之邊。江邊多故廬,改筑架斯椽。左右皆廢墟,南北盡頹垣。昔人固不留,遺跡尚依然。因之悟物理,盛衰恒遞遷。世既異市朝,海亦變桑田。古來皆有是,念此一長嘆。何以慰我懷,斗酒傾前軒。百世非所知,聊且樂當年。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挽趙秋曉。宋代。張孺子。 早袖經綸手,歸歟臥首陽??蓱z心錦繡,不補帝衣裳。祿與名俱靳,身宜壽且康?;ムl蒙子潔,聞訃重心傷。
王爺廟次韻黃山谷登快閣。清代。陳忠平。 幾度登臨約未成,偶從雨隙得微晴。煙光色散諸般幻,水鏡天開一線明。香火終年車絡繹,沙丘亙古棘縱橫。我來不為前途卜,但與閒鷗有舊盟。
小雨效韋體。宋代。張耒。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虛窗度遙吹,稍覺青葉舉。殘蔬知夏余,隕葉兆秋序。幽獨無往來,烹茶誰晤誰。
寫懷。明代。張羽。 心上無俗事,禪余只好吟。命窮甘白屋,身健直黃金。世路劍關險,侯門滄海深。虛名何必尚,吾志在山林。
寄周令公。明代。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