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
既身不足以任責(zé),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經(jīng)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
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驅(qū)息奔。
背隍筑室,面坂植門。
三綬從褫,圖書尚存。
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
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
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guān)。
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
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huán)。
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
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游。
或往學(xué)而喪生,復(fù)里糧其安求。
善陶生之逹情,不與世兮同憂。
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
或待兔守株,或遺劍刻舟。
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
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
子之嘆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
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
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于唐詩。
悟死生之如夢,亙今古而無疑。
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宋代。晁補之。 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既身不足以任責(zé),畏首尾而心悲。慕往昔之經(jīng)世,嗟吾力之莫追。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乃矜虻蚷,止驅(qū)息奔。背隍筑室,面坂植門。三綬從褫,圖書尚存。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guān)。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huán)。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游。或往學(xué)而喪生,復(fù)里糧其安求。善陶生之逹情,不與世兮同憂。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虼檬刂?,或遺劍刻舟。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于山丘。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子之嘆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于唐詩。悟死生之如夢,亙今古而無疑。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為“蘇門四學(xué)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fēng)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為“蘇門四學(xué)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fēng)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郴江百詠 其八十六 桂門關(guān)。宋代。阮閱。 惡名辨正可無疑,已有金華學(xué)士題。寄語往來荊廣客,鬼門關(guān)在郁林西。
雜詩 其十。明代。梁以壯。 萬事從中來,有酒可解憂。云煙變倏忽,微陽照西樓。步兵乞校尉,供奉市上留。人前趨不急,風(fēng)塵傷貂裘。醉臥不復(fù)憶,空庭飛白鷗。
發(fā)虹縣。宋代??灼街?。 驅(qū)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xiāng)。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wěn)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fù)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毗贊儀曹覲九關(guān),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zhèn)獠蠻。
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奉送浙江省危宰郎中除湖廣。元代。吳景奎。 毗贊儀曹覲九關(guān),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zhèn)獠蠻。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西樓怨為孔宗魯?shù)客鲎?。。樊阜?鶯啼燕語春漫漫,落花飛絮吹作團。雨歇西樓晚晴薄,弦絲調(diào)短催長嘆。玉鏡臺前金剪閑,翠銷帳軟留余寒。半壁銀燈墮煤小,回文錦斷脂香干。魫窗月白光如洗,雙淚如鉛灑髹幾。梧桐音冷么鳳鳴,屏山暗結(jié)愁云紫。湘渚飛霜隕蘭茝,些斷巫陽招不起?,幊厍帏B幾時回,幽怨嗚嗚咽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