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連野水,池幽夏景清。繁木蔭芙蕖,時有水禽鳴。
通溪岸暫斷,分渚流復縈。伴僧鐘磬罷,月來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東北見高城。獨游自寂寞,況此恨盈盈。
野寺后池寄友。唐代。張籍。 佛寺連野水,池幽夏景清。繁木蔭芙蕖,時有水禽鳴。通溪岸暫斷,分渚流復縈。伴僧鐘磬罷,月來池上明。友人竟不至,東北見高城。獨游自寂寞,況此恨盈盈。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賦得蛟龍得云雨。宋代。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依乘應有待,際會合相從。寄語懷才者,明時好奮庸。
送人還山。元代。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宋代。楊萬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