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遙便哭,山友隔今生。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
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長說能尸解,多應別路行。
哭山中友人。唐代。張籍。 入云遙便哭,山友隔今生。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長說能尸解,多應別路行。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攻石內兄枉過,不見殆五年矣,喜贈。近現代。黃?;?。 收跡垂五年,東湖曾未窺。湖光記寤寐,念君亦如斯。得意有此會,空山跫履綦。待雨洗秋暑,君來雨即隨。喜雨固我癖,喜君忘輖饑。齏鹽疏我鬢,江海長君髭。寒暄未什一,說詩先解頤。脫口半新舊,一一供敲推。湖蓮久未餐,餐之以君詩。湖柳不可寫,寫之以君眉。愿君湔湖淥,更湔我肝脾。愿君鑒湖月,兼鑒我妍媸。君來固應喜,喜極翻見疑。君去亦莫悲,緘句頻商之。詩成裁兩筒,阿弟同分持。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宇文子貞至驛為松江諸邑田糧事賦古詩二章增之。元代。孫華孫。 朝行谷水東,暮行谷水西。谷水日日流,驛舟日日來。驛舟來不已,波浪日日起。朝行谷水西,暮行谷水東。傍人指驛舟,舟中有春風。春風吹谷水,照見桃與李。
送湯倅二首。宋代。虞儔。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渭北論文須細與,洛南問業念如何。有時尺素頻相寄,莫負東來錦鯉波。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還頗有賦詠而亡其稿追憶僅得此下十章 其八 過蕪湖。。羅欽順。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天地容疏拙,風波托死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