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名盡得國家傳,退狎琴僧與酒仙。還帶郡符經幾處,
暫辭臺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龍樓下,拜表長懷玉案前。
秋日出城伊水好,領誰相逐上閑船。
寄令狐賓客。唐代。張籍。 勛名盡得國家傳,退狎琴僧與酒仙。還帶郡符經幾處,暫辭臺座已三年。留司未到龍樓下,拜表長懷玉案前。秋日出城伊水好,領誰相逐上閑船。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
歸來。明代。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琶詳y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四。唐代。貫休。 萬境忘機是道華,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徑通仙窟,寂寞無人落異花。掣電浮云真好喻,如龍似鳳不須誇。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與柏槎。
贈蔡帥。明代。李夢陽。 時清晝臥銅牙弩,客散宵披玉檢文??傻缹④姕喪俏?,曾將三策獻明君。
送區彥斯返館長沙。明代。李之世。 津樹澹霏霏,蘭橈蕩曉暉??战€獨往,投館未言歸。別路縈芳草,閒房傍翠微。同衿憐遠隔,客里授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