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
是時軍兩進,東拒復(fù)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
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jīng)Z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jīng)籍。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塞垣行(一作崔融詩)。唐代。崔湜。 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是時軍兩進,東拒復(fù)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jīng)Z陰積。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jīng)籍。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fù)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fù)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月夜泊石牛。清代。金居敬。 人靜黃昏后,扁舟泊石牛。亂蟲喧入夜,孤月自明秋。酒送鄉(xiāng)心遠,詩分客路憂。姮娥流素影,伴我住灘頭。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zhuǎn)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詠貫華閣。。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cè)帽填詞韻事傳。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jié)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白髭嘆。明代。王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時初見之,妻子殊為驚。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復(fù)嗟。人生天地間,老去會不免。猶勝嚴終輩,終身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