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帶仁兄后,光輝壽母前。陸云還入洛,潘岳更張筵。
井邑嵩山對,園林潁水連。東人欲相送,旅舍已潸然。
送楊少府赴陽翟(即舍人之弟)。唐代。李端。 冠帶仁兄后,光輝壽母前。陸云還入洛,潘岳更張筵。井邑嵩山對,園林潁水連。東人欲相送,旅舍已潸然。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yīng)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fēng)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yīng)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fēng)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春日郊居。明代。何其偉。 出郭愁真破,探春意獨偏。乾坤風(fēng)物外,消息杏花前。野竹連荒徑,嬌鶯掠舞筵。郊空呈萬匯,幽興亦悠然。
寄茅山道友三絕。宋代。周文璞。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憶昨行和張十一。唐代。韓愈。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fēng)雷。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qū)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xiāng)國,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zāi)。頭輕目朗肌骨健,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dāng)先行我待滿,沮溺可繼窮年推。
蒲節(jié)過分春館感賦二首 其二。近現(xiàn)代。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fù)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jī)躲盡鬢盈霜。
送鄭侍朗歸江西。元代。宋無。 中國衣冠盡,孤臣蹈海邊。秦思魯連操,漢憶翌生才。天遠(yuǎn)文星隱,江平盡鷁摧。人尋芳草去,雁到故鄉(xiāng)來。山色摧行櫂,波聲送客杯。身還蘇武節(jié),夢泣李陵墓。水落蛟龍縮,城空鼓角人衰。蒼梧浩蕩,黃屋浪崔嵬。夜雨江蘺濕,春負(fù)杜若開。只令少微動,慎莫應(yīng)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