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病根淺,易見藥功成。曉日杵臼靜,涼風衣服輕。
猶疑少氣力,漸覺有心情。獨倚紅藤杖,時時階上行。
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唐代。張籍。 由來病根淺,易見藥功成。曉日杵臼靜,涼風衣服輕。猶疑少氣力,漸覺有心情。獨倚紅藤杖,時時階上行。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初到梅花莊口占寄諸法侶 其二。明代。釋今但。 煙嵐重疊數峰紆,阡陌相連百畝馀。陌外溪流鐵橋水,尋常策杖意多舒。
北門觀漲。元代。許衡。 雨水添新漲,陂湖沒舊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樹頭村。歲事知前誤,秋耕未可論。誰憐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謁張曲江祠。清代。朱彝尊。 峻坂盤神樹,陰崖鑿鬼工。芳塵羽扇冷,春燕玉堂空。不睹關門險,誰開造化功。經過遺像肅,千載嶺云東。
送李志寧歸省。明代。程通。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