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天日無光,澤土松不長。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
白發文思壯,才為國賢良。無人識高韻,薦于天子傍。
況我愚樸姿,強趨利名場。遠同干貴人,身舉固難彰。
昔逢汴水濱,今會習池陽。豈無再來期,顧恐非此方。
愿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離別勿復道,所貴不相忘。
贈姚怤。唐代。張籍。 漏天日無光,澤土松不長。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白發文思壯,才為國賢良。無人識高韻,薦于天子傍。況我愚樸姿,強趨利名場。遠同干貴人,身舉固難彰。昔逢汴水濱,今會習池陽。豈無再來期,顧恐非此方。愿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離別勿復道,所貴不相忘。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題陶燦文引觴自酌圖七首 其四。清代。王家樞。 我欲希高蹈,世外訪桃源。呼兒狎猿鶴,課仆擾雞豚。白云塞洞口,紅雨亂溪村。不如來飲酒,花下好開尊。
鷓鴣天 題綺塵云想山莊詩詞集。近現代。劉永濟。 剩水殘山思不禁,小屏欹枕費沉吟。才秾合作云裳想,粉褪難溫夢蝶心。白地錦,紫光金,何緣寥落到如今。遙知淅淅巴山雨,未抵泠泠楚客琴。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唐州太守。宋代。李師中。 時屬艱危應有系,天於名教豈無心。大都狂賊終須滅,未殺忠臣禍不深。太尉有靈朱泚敗,中丞傳旨祿山擒。曾誰鼓舞康州事,兒女常情淚滿襟。
春日車行見枯藤作二首 其一。。盧青山。 桃光媚媚柳柔柔,隔歲枯藤老樹頭。似有孤心無盡思,不隨春色結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