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多申請假牒,只送賀官書。
幽徑獨行步,白頭長懶梳。更憐晴日色,漸漸暖貧居。
早春病中。唐代。張籍。 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多申請假牒,只送賀官書。幽徑獨行步,白頭長懶梳。更憐晴日色,漸漸暖貧居。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唐代。陳子昂。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坐聞應落淚,況憶故園春。
宿宛陵書院。明代。程敏政。 自從刪述來,詩道幾更變。騷些無遺聲,漢魏起群彥。謝絕及宋沈,入眼已蔥茜。頹波日東馳,李杜出而殿。當時多渾成,豈必事精鍊。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郵傳。坐令詩道衰,花月動相眩。千載宛陵翁,惟我獨歆羨。翁詞最古雅,翁才亦豐贍。一代吟壇中,張主力不勌。遂使天地間,留此中興卷。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稱善。紛紜較唐宋,甄取失良賤。無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見。渺渺歲將夕,南來宛陵縣。頓首升翁堂,松竹猶眷眷。感慨撫陳跡,江水一再奠。我心夙景仰,我學誠襪線。上想三百篇,斯境復誰薦。
次韻舍弟江上。宋代。王安石。 岸紅歸欲稠,渚綠合猶晚。晴沙上屐輕,暖水隨帆遠。吹波戲魚動,掠葉飛禽返。著意覓幽蹊,桃花悞劉阮。
次韻張秘丞勸駕。宋代。劉克莊。 一紙黃書舉茂才,使君后挽復前推。似聞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蟄雷。唐世科場先進士,漢家郊廟要掄魁。白頭鄉老殷勤處,西望旗鈴送喜來。
九曲櫂歌十首。宋代。白玉蟾。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甲寅八月約大田胡同登釣臺次舊韻 其二。明代。張天賦。 掃卻蒼苔坐滿磯,青山綠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飲,莫惹紅塵兩目迷。笑舞婆娑歌洞口,酌歸酩酊過湖西。夕陽牧笛聲嘹亮,驚起寒鴉古木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