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無逸人,忽覺大國貧。良玉沉幽泉,名為天下珍。
野性疏時俗,再拜乃從軍。氣高終不合,去如鏡上塵。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今來吊嗣子,對隴燒新文。
耕者廢其耜,爨者絕其薪。茍無新衣裳,曷用光我身。
奠酒徒拜手,哀懷安能陳。徒保金石韻,千載人所聞。
哭于鵠。唐代。張籍。 青山無逸人,忽覺大國貧。良玉沉幽泉,名為天下珍。野性疏時俗,再拜乃從軍。氣高終不合,去如鏡上塵。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今來吊嗣子,對隴燒新文。耕者廢其耜,爨者絕其薪。茍無新衣裳,曷用光我身。奠酒徒拜手,哀懷安能陳。徒保金石韻,千載人所聞。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詩偈 其一五九。唐代。龐蘊。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都益處歡宴贈同筵諸子丁卯。近現代。常燕生。 薄海驚濤播戰塵,并時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樓宴,盡是堂堂赤縣身。他日乾坤系諸子,古來勛伐出天民。戎貪胡詐終歸敗,此事關頭要細論。
華亭道中。宋代。釋道潛。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次韻學士兄秋初 其三。宋代。李彌遜。 葉葉彫梧陣陣風,疏云全放月華濃。故人不寄江頭信,看盡飛鴻斷復縱。
補送老袁之京。兩漢。劉雄。 清秋好景正宜行,我向西湖君向京。莫問長安柴米價,如今最賤是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