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蓬萊殿前賜六纛,
還領禁兵為部曲。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
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隴頭戰勝夜亦行,
分兵處處收舊城。胡兒殺盡陰磧暮,擾擾唯有牛羊聲。
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磧西行見萬里空,
幕府獨奏將軍功。
將軍行。唐代。張籍。 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蓬萊殿前賜六纛,還領禁兵為部曲。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隴頭戰勝夜亦行,分兵處處收舊城。胡兒殺盡陰磧暮,擾擾唯有牛羊聲。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磧西行見萬里空,幕府獨奏將軍功。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郭五星。宋代。王邁。 五陵豪家輕薄兒,驕傲成癖不可醫。揮金買笑紅塵市,老死不曉寒與饑。囊螢案雪單貧士,杯水生涯北窗里。途窮山鬼恣揶歸,命壓人頭提不起,郭君昔從先人游,萬丈壯氣橫高秋。天無老眼不見錄,匆匆白了少年頭。一日訪余道艱窶,杯酒未闌淚如雨。揲蓍有術金不換,鶉衣百結無人補。我聞君語鼻亦酸,誤身直是坐儒冠。英雄未遇隱於卜,時人莫作白眼看。
寄懷菽園,兼訊蘭史,疊次曉滄韻 其三。清代。丘逢甲。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楊公濟歲暮惠酒。宋代。強至。 紺瓶白酒下吟堂,洗盞傾甆肯漫嘗。寒屋自融春日面,煖杯能轉少年腸。山妻相對驚愁破,稚子無端笑飲狂。百歲光陰空自遠,醉時苦短醒時長。
渡錢塘七首 其七。明代。胡應麟。 坐擁輕橈入亂山,蓬萊東望彩云閒。麻姑是處堪攜手,重疊秋江倚翠鬟。
部齋閒居簡周伯明寅長。明代。王廷相。 省垣梧竹抱幽虛,吏散蕭然似隱居。風冷池亭猶岸幘,日斜窗幾有攤書。身依明主忻難遇,官佐戎機愧自疏。有美東曹稱獨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二月十二日過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馬頭嶺,鑄兵殘灶。屈氏子孫出示先生遺像,謹題二首 其一。。黃節。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