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冠巖巒,高高水上看。
笳音切云起,人語落溪殘。
釣穩(wěn)魚痕長,晴完雁背寬。
引春文石徑,梅氣自生寒。
始春初堂望鐘山余雪。近現(xiàn)代。陳三立。 余雪冠巖巒,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語落溪殘。釣穩(wěn)魚痕長,晴完雁背寬。引春文石徑,梅氣自生寒。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訪歐子建澹圃二首 其一。明代。李孫宸。 到來幽意愜,久坐野情長。有榭皆臨水,無軒不極涼。菊榮抽早蕊,蘭晚茁馀芳。便作吾廬得,高眠到上皇。
新編系列劇《天龍八部》 第七卷八首 其三。。楊啟宇。 如封似閉挽圈圈,斂盡鋒芒鐵裹棉。更有沾衣十八跌,任憑沖撞不挨邊。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八。清代。沈光文。 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愛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