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展大葉,晴陌木棉飛。荔枝紅映江岸,南國正芳菲。
自有粵山粵水,那見工農如此,意氣吐虹霓。勞動創新業,奴隸發英姿。
跨東橋,邁大道,轉西堤。經過六二三路,萬臂一時揮。
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鯨鯢。階級未消滅,眾志豈能移。
水調歌頭 一九七四年紅五月放歌。近現代。王季思。 芭蕉展大葉,晴陌木棉飛。荔枝紅映江岸,南國正芳菲。自有粵山粵水,那見工農如此,意氣吐虹霓。勞動創新業,奴隸發英姿??鐤|橋,邁大道,轉西堤。經過六二三路,萬臂一時揮。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鯨鯢。階級未消滅,眾志豈能移。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九日集清涼佳處。宋代。方岳。 老筆盤空墨未乾,最佳處與著危欄。江山分與諸賢客,風雨專為九日寒。白發自驚秋節序,黃花曾識晉衣冠。未須詩較明年健,別做茱萸一等看。
白須。宋代。蘇轍。 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須。下種已遲空悵望,無心猶幸省工夫。虛明對面誰知我,寵辱當前莫問渠。自頃閉門今十載,此生畢竟得如愚。
九曲之游終于星村二首 其二。近現代。施蟄存。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送李司訓之乾州。明代。傅圭。 案牘勞終日,何如此職清。坐談惟往圣,環立有書生。棘院頻抽句,賢關久擅名。盡心期報國,端不負生平。
浣溪沙。宋代。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