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僧院,撿零箋遺簡,多少賓朋淚盈眼。溯承平百四年前,文物衣冠,披長卷依稀如見。
滄桑驚屢換。舊日宣南,燕舞鶯歌遍臺館。指點好江山,頭白心丹,為祖國尚思奮勉。
待盤薄為公賦新詞,把古調幽情,還他戴阮。
洞仙歌 為商承祚教授題龍泉寺撿書圖。圖為阮蕓臺囑戴醇士畫,畫為程春海理遺著于龍泉寺。近現代。王季思。 斜陽僧院,撿零箋遺簡,多少賓朋淚盈眼。溯承平百四年前,文物衣冠,披長卷依稀如見。滄桑驚屢換。舊日宣南,燕舞鶯歌遍臺館。指點好江山,頭白心丹,為祖國尚思奮勉。待盤薄為公賦新詞,把古調幽情,還他戴阮。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六月六日嘉會代柬 其二。。區越。 不受山陰父老錢,還山亦似出山年。新詩賦就客盈座,白酒來時赪滿肩。麋鹿動驚西華枕,鳧鹥不上鑒湖船。豈知劉白賡歌日,綠野堂中幾伴仙。
仲夏過紅橋阻雨次日尋幽至暮 其二。清代。戴亨。 陰云留過客,攜雨到柴門。杯酒謀鄰叟,園蔬乞近村。深燈連曙柝,幽夢繞山樊。自古唯蕭索,方知重友倫。
飲酒雜詩 其三。元代。袁桷。 弱冠不飲酒,篝燈橫玉繩?;蛟凭浦腥?,湛湛浮云蒸。棄書試其言,杲若烏輪升。天根轉晴雷,堅城為之崩。妙言粲瓊屑,逸興追飛鷹。醉鄉儻可居,無功乃真朋。
霽后郭西間步。清代。朱鐘。 遠煙畫山色,作意媚新晴。不盡郭西路,有時花里行。水春交樹影,村午聚雞聲。小借茅亭坐,溪田看耦耕。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