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草階前春去,落梅笛里眉顰。夢中情事幾分真。
枕痕傷別淚,燈影隔花人。
鎖恨重樓寂寂,釀愁細雨紛紛。子規啼血到黃昏。
如何三月盡,猶有未銷魂。
臨江仙 記夢。近現代。王季思。 斗草階前春去,落梅笛里眉顰。夢中情事幾分真。枕痕傷別淚,燈影隔花人。鎖恨重樓寂寂,釀愁細雨紛紛。子規啼血到黃昏。如何三月盡,猶有未銷魂。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明代。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駭目洞心處,危滕峭石邊。無栽慈竹地,有縱怒鵬天。一壁云皆碎,千溝瓦忽縣。波涵萬里月,石老六朝煙。楊子來歌吹,南徐閱井廛。萍飄建鄴鎮,豆許海門船。鯊鬣遮晴島,珠胎射綠淵。云堂招賈客,鹽豉供朝賢。夜火朝嵐市,風枝水響禪。山中無印老,休舉帶因緣。
晚桂。清代。許傳霈。 百卉俱飄息,叢桂出高岡。年年七八月,空際散天香。有桂獨后發,若自甘退藏。繁枝零玉露,翠節霏輕霜。西風戰陣陣,清籟雜金商。紉蘭既失佩,裂荷早無裳。仙骨經折磨,高韻起抑揚。仰天望蟾闕,一枝列上方。高擷此花者,徐步樂翱翔。何以同此質,瞠焉不可望。無知在草木,有意聽彼蒼。冬榮本我輩,先后何自妨。晚楓愛紅葉,晚菘饒秋光。嗟哉澗底樹,金粟綴郎當。遲遲非本意,羞與眾草芳。月中能寄語,乞為謝吳剛。
錦園 其二。宋代。喻良能。 山園多勝踐,繚繞磬湖濱。畦藥青生甲,湖波綠動鱗。鵓鴣知欲雨,鴉舅報將晨。卻憶京華日,長懷浩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