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屯らT外柳,折盡向南枝。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唐代。張籍。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屯らT外柳,折盡向南枝。
張籍的《薊北旅思》寫游子鄉思之情,感情細膩真切,委婉動人,在眾多的歸思詩中亦不愧為上乘之作。
首聯以“日日”疊字領起,開篇就使人觸摸到詩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悵的感情脈搏,渲染出濃厚的感情氣氛:因歸思似渴,所以“日日”遙望故鄉;久欲歸而不能,詩人便唱吳聲歌曲,以此聊解歸思之渴;歌鄉聲而不能歸,詩人反更增惆悵,故有“空歌”之嘆。頷聯仍是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詩人因睹別人的離愁別緒,不禁憶起自己離家時親人依依難舍的情景。此聯與首聯都寫歸思但著眼點不同:首聯落筆于詩人自身,頷聯落筆于身外;首聯側重于現在,頷聯側重于過去。欲歸不得的失望,客居異鄉的寂寞,世途失意的喟嘆,種種感情的重荷,真使詩人無法忍受?!笆б膺€獨語,多愁只自知”,詩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傾訴,無限愁懷,只有己曉。
前三聯,詩人全用賦筆,鋪張敘寫,曲盡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則顯單調寡味。故詩人在尾聯運用“興”之別一法門,使全詩通體生色,情味雋永。旅居薊北的游子歸鄉,都興奮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長的柳條相贈。此聯意謂南歸行人之多,與詩人獨不得歸形成對照,至此,詩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讀者目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