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宋代。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在節氣接近重陽的時侯,芙蓉和金菊爭芳斗妍。遠處的鄉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美麗,樹林間從濃密的紅葉中透出稀疏的黃色.真是鮮亮可愛。
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澈明凈;天高氣爽,萬里無云,平原仰視,上天寬闊沒有邊際,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遠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無限的思念。
芙蓉:荷花;金菊:黃色的菊花;斗:比勝;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天氣:氣候;重陽: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紅樹:這里指楓樹; 間:相間,夾雜。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凈。
碧天:碧藍的天空。
茫茫:廣闊,深遠。
目斷:指望至視界所盡處,猶言凝神眺望;憑高目斷:依仗高處極目遠望,直到看不見。
鴻雁:即“雁”。大的叫鴻,小的叫雁。
思量:相思。
參考資料:
1、石延博 .宋詞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04 :29-30 .
2、陳耳東,陳笑吶 .情詞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7. :220-221 .
3、費振剛主編 陶爾夫 楊慶辰著 .中國歷代名家流派詞傳 晏歐詞傳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24 .
4、曹寧子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 二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07 :51 .
作者于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賦此詞,時四十八歲,為陳州(今河南淮陽)知州。他由參知政事貶來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懷,此詞是秋天在開封登高遠望時所作。
參考資料:
1、王煒 .宋詞 上卷 :沈陽出版社 ,2001 :52 .
2、劉揚忠 .晏殊詞新釋輯評 :中國書店 ,2003 :102 .
此詞以寫景為主,上片點明“天氣欲重陽”,下片以“憑高目斷”相照應,可知此詞為重九登高所作。詞中通過對節令、景物、環境的描寫,烘托出重陽佳節倍思親的氣氛,最后以“無限思量”點出主題。
詞起兩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近重陽?!边x出木芙蓉、黃菊兩種花依然盛開、能夠在秋風中爭香斗艷來表現“重陽”到臨前的季節特征。接著“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從近景寫到遠景,從周圍寫到望中的鄉村,從花寫到樹。秋景最美的,本來就是秋葉,這里拈出樹上紅葉來寫,充分顯出時令特征。紅樹中間還帶著一些“疏黃”之色,樹葉之紅是濃密的,而黃則是稀疏的,濃淡相間,色調更豐,畫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長,路茫?!比鋸年懮蠈懙剿?,從地面寫到天上。著一“淡”字,寫出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光澄凈之景致;而天高氣爽,萬里無云,平原仰視,上天寬闊無際,于是,又用一“長”字狀天。這兩字看似平常,卻很貼切。上面景語,用筆疏淡,表現作者的心境是閑適的。至“路茫?!比?,則帶感慨情緒: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寫久久地登高遙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的無限思念。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贝嗽~之寫景正與此境相合。正因為前面所寫之景蘊含著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點題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