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錫何來此,秋風已颯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
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唐代。杜甫。 杖錫何來此,秋風已颯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高僧怎么也會來到這里?在這秋風颯颯的季節(jié)我與您相逢。
陰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嚴霜欺倒了半池蓮影。
遭到放逐又豈能違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棄禪宗。
今夜與您相逢共宿,隴上的明月也向我們現(xiàn)出圓圓的光影。
杖錫(xī):手持錫仗。錫仗,菩薩頭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環(huán),表示四諦十二姻緣之義。比丘向人乞食,到門口,便震動錫杖上的小環(huán)作聲,以讓人知道。
颯(sà)然:形容風吹時沙沙作響。
寧:豈能。
虛空:荒野無人之處。贊公土室在山野。
隴(lǒng)月:潔白明亮的月亮。
參考資料:
1、《禪詩精選》(姜子夫主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024頁
2、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頁
此詩當是乾元二年(759)深秋在秦州時作。贊公是杜甫的舊友,在長安大云寺作住持時,曹留杜甫在寺內(nèi)小住,并贈送絲細毛布。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詩中描寫夜宿贊公土室的所見所感,對贊公的守禪本性給予贊美,抒發(fā)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欣喜之情。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頁
詩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貶棄官,暫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謫置此地的原京師大云寺贊公,所以以“錫杖何來此”反詰起筆,表現(xiàn)了驚愕之情?!扒镲L已颯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風述說一份不滿與困苦?!坝昊纳钤壕?,霜倒半池蓮”緊接“秋風”義旨,進一步渲染贊公與自己處境的蕭條凄涼。對仗工整,用字精準,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傳神而出。此處也為下文贊嘆贊公梵行高潔,禪心清凈作一反襯。詩至“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則秋戚之情一掃而空,換之以無盡的平和,又透出獨立孤峰頂?shù)暮狼?。贊公深通佛法,無論外境如何變化,也不能動搖他的清凈心。而一切萬法無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離空性,就如虛空也是禪。在贊公身邊,使詩人也感染了幾分寧靜安詳。夜間在贊公房間休息,望見朗朗明月,掃清太虛,猶如禪心空明,能出種種違順。同時尾聯(lián)也點出題意,以作照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