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jié)又名“老人節(jié)”。每到重陽節(jié),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tǒng)。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1
“明天就是重陽節(jié)了,平時老人們?yōu)槲易隽诉@么多事情,明天我怎么表達心意呢?”我的心里盤算著,“游樂場?不行。老人可不是小朋友。去他們家慶祝?那也不行。因為太普通了吧!吃早飯?對,有意義,老人又喜歡!就這么辦!”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一起前往四海樓吃早飯。
到了早餐店,我趕緊找了位置,讓大家坐下,然后跑去點餐。只見菜單上的菜五花八門,有大肉包、小籠包、拉面、鮮肉小餛飩…。
我想起外公喜歡吃味濃、肉多的東西,便給他點了一個大蟹黃包。又想起奶奶牙齒不是太好,便給她點了一碗豆腐腦。外婆喜歡喝粥,特別是雜糧粥,便給外婆點了一碗紅豆粥。爸爸對小龍、生煎包情有獨鐘,便給爸爸點了一盤生煎。給媽媽點了一籠蟹黃小籠包。當然,我也給自己點了一碗桂花酒釀圓子。
一段時間過后,菜都上齊了。我先端著兩份大大的蟹黃包給了爺爺和外公,再將一份熱氣騰騰的豆腐腦端給了奶奶,最后給了外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和一碗熱乎乎的粥。
你看,大家吃得多開心啊。外公狼吞虎咽,兩三口就把一個包子吞了下去;外婆不緊不慢地細嚼慢咽,瞇著眼睛,細細地品味;奶奶眼睛笑成了一條縫,興致勃勃地一邊吃,一邊和爺爺談話;爺爺儀態(tài)端莊,靜靜地在那邊品味著那天宴似的佳肴。看到一家人這樣和睦,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比吃了蜜還甜,高興地說:“要是大家覺得好,那下次咱們還來!”
飯雖吃完了,但一家人那和睦的愛確難以忘卻。愛不僅在重陽,愛,更在每一天!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之間又到了這年的國慶節(jié),并也迎來了我們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重陽節(jié)。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又被稱之為“重九節(jié)”和“老人節(jié)”。重陽節(jié)的活動十分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
說到重陽節(jié),它源自于戰(zhàn)國時期,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分為“陰”“陽”兩類,“陰”代表著黑暗,“陽”則代表著光明與歡樂。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九為奇數(shù),因此屬陽。九月初九,兩陽相重,便稱之為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敬老是必不可少的。尊敬老人,先要從我們身邊做起:比如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他們奮斗了一生,都是為了我們?,F(xiàn)在他們老了,我們身為他們的晚輩,身為他們的子孫,是時候該我們孝順他們,幫助他們了。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發(fā)揚光大。
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弊鹁蠢先?,不止局限于我們的親人。如今,有許許多多的空巢老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人陪伴,沒有人關(guān)心。但我們都是祖國的一份子,都同為炎黃子孫,也可以給予他們關(guān)心,也可以給予他們溫暖。
孝敬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節(jié)日的時候才表達關(guān)懷,無需用金錢和物質(zhì)去衡量關(guān)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條短信,一通電話,只要是流露真心的問候,老人也會很高興。經(jīng)濟不太好的,平時多幫老人做些家務(wù),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
孝敬老人,這不只是義務(wù),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源自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3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jié)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xiàn)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后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于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里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筆記中說“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xiāng)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里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制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shù)面世后,始有紙制風箏,出現(xiàn)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
“風箏”之名的出現(xiàn),據(jù)記是出現(xiàn)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后,風箏盛行,并定清明節(jié)為風箏節(jié),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后,風箏的形狀已不局限于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風箏制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shù)。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制作極為簡單,采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diào)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wěn)、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tǒng)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lǐng)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后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于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后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tǒng)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4
我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懶惰和主觀因素哪個占得更多。比如重陽,我對于個日期來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么事,還是明白一些的;至于具體到做這些事的細節(jié),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重陽,因陰數(shù)為六陽數(shù)為九,又稱重九。顧名思義,是在每年的陰歷九月初九。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我對“恒景殺魔”版更為相信些。這個傳說也比較符合中國古代多數(shù)節(jié)日的起源:山里或者海里林里出了個妖或者魔禍亂人間,一個少年或者少女提劍或者刀殺之,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為了永遠銘記這英雄出少年的壯舉就把當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續(xù)下來云云。這樣的傳說是典型的面包加大棒記憶法,過節(jié)有吃有喝還有恐怖故事聽,更容易記住和傳承。
登高遠游,配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個傳說的影響。但凡糕點,在漢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節(jié)日食品之一。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對吃什么很重視,當然民以食為天,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同時卻把另外的活動給忽視了。比如這些年重陽有登高習慣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過節(jié)就該放開肚皮”想法愈發(fā)根深蒂固。過節(jié)是為了銘記,但銘記的方式卻已變了味。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边@是王維在某年重陽作的兩句詩。出門在外,離家萬里,睹物思人,逢年過節(jié)即使是只看到塊磚片瓦關(guān)于明月愁思的往事,都會讓人靜靜回首,悠悠憶起當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濃濃親情。一個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xiāng)的人兒,漂流在外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xiāng)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睆椫搁g依稀可見千百年前王維低吟的憂傷,一年年重演。有時想,這歌與張行的“故鄉(xiāng)的云”一般,我都認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覽盡滄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從喉間宣泄出這幾曲,然后繼續(xù)走下去。很像傳說中的一種職業(yè)――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游。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5
秋高氣爽,風和日麗,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到了,重陽節(jié)是老年人的節(jié)日,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小學生更要把這種美德發(fā)揚光大。
我們小區(qū)附近有一家敬老院,每次從那經(jīng)過,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看過去,那些失去健康的老年人好可憐,辛苦了一輩子,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晚年,卻要在敬老院孤零零的度過。所以,早在幾天前,我和鄰居幾個小伙伴就商量好,這個重陽節(jié)去敬老院看望那些老人,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表揚。這天一大早,我們帶著水果和食物來到了敬老院,許多大人已經(jīng)帶著孩子早到了,敬老院非常熱鬧,老人們眉開眼笑,我們幫他們打掃衛(wèi)生,唱歌,講故事,看著他們欣喜,激動的目光,我們開心極了,一個上午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過去了。為別人行善,就是在為自己儲存幸福,我們決定,明年的重陽節(jié)還去敬老院為老人們獻愛心。
中午,回到家中,我越想越不對,陪伴我成長的奶奶我又為她做了什么,“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我說:“奶奶,我要為你洗腳?!?,我用盆子打好水,把奶奶扶到沙發(fā)上,我給奶奶挽起褲腳,脫下襪子,把腳放進水里面,奶奶高興的淚水漣漣,我說:“奶奶,你的腳繭子怎么那么厚呢?”,奶奶嘆了一口氣,時光回到了四十年前:爺爺奶奶結(jié)婚后,生下了大姑,二姑,三姑,爸爸和叔叔,爺爺在河南油田上班,為中國的石油工業(yè)做貢獻,奶奶帶著五個孩子在山東老家種地,非常辛苦,奶奶個性強,種出來的莊稼長勢喜人,誰見誰夸,她的腳都是那時候長年累月累的了。九十年代初,奶奶帶著孩子們來油田和爺爺團圓,依然為一家人操勞,再后來,有了我們這一代,奶奶就輪流著為我們做飯洗衣,接送我們上學放學……
淚水不禁模糊了我的雙眼,我仿佛看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個小姑娘攙扶著我行走不便的奶奶,慢慢地向前走著,那個小姑娘就是我。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6
小坐窗前,早又是重陽佳節(jié)。閉上雙眸,萬千思緒被這濃郁的酒香帶出窗外。
借酒消愁?熟不知酒中醉飲愁更愁。來到月夜下的床前,李白正提著一壺濃烈壯酒,細賞這一輪明月,懸掛高空,深沉之中又不失高貴和淡雅。那么渴望,而又不可及。正當這月圓之時,他卻獨自一人在這兒賞月。烈酒沁鼻,一飲而盡。揮淚提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借酒助興?熟不知此情此景嘆山河。移步廬山瀑布前,水氣蒸騰而上,麗日照耀,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如銀川般飛馳而下,激起碩大燦爛的花束,勢不可擋。厚積薄發(fā)的趨勢和意猶未盡意味久久不能揮去。抿一口青梅春酒,有感而發(fā),頌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絕句。
借酒發(fā)憤?熟不知無奈之中始不屈。飲一杯清醇美酒,壯嘆“冰塞川”和“雪滿山”這人生道路的艱難。以“垂釣”自比姜尚,“夢日”自比伊尹,望能重新得到任用。反復(fù)、設(shè)問,節(jié)奏短促,感情強烈,傳達出他那自相矛盾的心理,體現(xiàn)出他內(nèi)心的苦悶與迷惘。
一陣吆喝聲將我的沉思打斷,“丫頭,吃飯咯!”是那熟悉的聲音。菊花香酒撲鼻而來,待眾人入座,我卻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那晶瑩剔透的酒杯。緩緩從酒缸中倒入杯中,清澈見底?;叵肱c李白進行的一番思緒交流,不禁由衷感嘆:生活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這次次的借酒抒情,可真是絕妙!一時興起,便以茶代酒,體會著種種處境的奇妙。
他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在那烈酒中、醉酒中、清酒中一覽無遺。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已銘記心底,難以忘懷。
重陽節(jié)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篇7
迅速吃好晚飯后,我從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準備好的精致的小剪刀,跑到爺爺奶奶身邊,說:“爺爺奶奶,我給你們剪指甲,好嗎?”爺爺聽了,一愣,帶著懷疑的神情說:“乖孫女,你也會剪指甲?”“會!”話雖這么說,可我卻心虛得很,畢竟我從來沒剪過指甲呀!不過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誠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務(wù)。不是有句老話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說干就干,我拉過爺爺?shù)氖?,開始行動了。哇!爺爺?shù)闹讣缀糜才?萬事開頭難,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剪了第一刀。“爺爺,痛不痛?”“不痛不痛,這哪會痛呀!”爺爺滿意地坐在沙發(fā)上說,“爺爺這是在享我孫女的福啊!”
突然我發(fā)現(xiàn)爺爺有個手指頭上竟沒有指甲,我急了,問:“爺爺,你這個手指頭的指甲呢?”爺爺見我著急的樣子,連忙說:“小一平平,別急!這是我在部隊時弄掉的。那是一次軍事練習,我們正在訓練擦一槍一,由于我一心想快些,用力聽了爺爺?shù)脑?,我趕緊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經(jīng)幾十年了,能不硬嗎?爺爺可真是個堅強的人哪!我一邊摸一著他的手指頭,一邊這么想著。
剪好了爺爺?shù)氖种讣?,輪到給奶奶剪了。我捏過奶奶的手,發(fā)現(xiàn)雖說奶奶是個女的,可手卻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奶奶見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聽聽奶奶的故事?”我抬頭看著奶奶慈祥的眼睛,點了點頭。奶奶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可沒現(xiàn)在這樣的好條件。因為你爺爺在外面當兵,所以家里的事、田里的活都由我包干了。我這雙手干過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貢獻呀……”聽著奶奶的話,我竟忘記了給她剪……
一次剪指甲竟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這得感謝這個重陽節(jié)呀!但愿在人們的心里天天是重陽!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zuowen/jieri/19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