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
識
〈動〉
(1) (形聲。從言。戠(
)聲。善于言談,表示有知識,故從言。本義:知道;懂得)(2) 同本義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說文》
君子是識。——《詩·大雅·瞻卬》。箋:“知也?!?/p>
壹宥曰不識。——《周禮·司刺》
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諠摗短一ㄔ丛姟?/p>
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秾O子·謀攻》
不識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左傳·成公二年》
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濉?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識味(知味);識空便(知趣;識相);識道(知圣道);識義(知義理)
(4) 認識 [know;recognize]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睹献印じ孀由稀?/p>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王安石《傷仲永》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R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5) 又如:識路(認識道路);相識(彼此認識);識丁(認識字);識認(認識)
(6) 賞識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識拔同郡 王經(jīng)于民戶之中,卒為民士?!?陳壽《三國志》
(7) 又如:識鑒(賞識鑒別);識舉(賞識并舉用);識遇(賞識知遇)
(8) 感覺;識別;辨別 [distinguish]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p>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樂府詩集·陌上?!?/p>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9) 又如:識寶太師(受賄的貪官);識主(識貨的買主);識真(識別真相);識理(辨認和理解)
◎ 識
識
〈名〉
(1) 見識;知識 [knowledge]
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蘇軾《賈誼論》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濉?劉開《問說》
識者固知元政紊馳而變興自下之漸矣?!鳌?高啟《書博雞者事》
(2) 又如:常識;才識(才能和見識);膽識;才益多者其識遠;識略(見識與謀略);識面(世面);識野(個人一瞬間在內心中意識所及的范圍或所能覺知之意念的范圍);識斷(具有見識,并能判斷);識遠(見識遠大)
(3) 佛教用語。思維、認識、判斷等精神活動的主體 [sense]。如:識神(心識,心靈)
(4)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異鄉(xiāng)無舊識,車馬到門稀?!啤?劉禹錫《元日感懷》
(5) 思想或意識 [thought]
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顏延年《五君詠》
(6) 又如:識想(思想;意念)
(7) 姓
◎ 識
識
〈副〉
(1) 通“適”。剛才 [just now]
識見不谷而趨。(剛才看見我卻很快躲開了。)——《左傳·成公十六年》
(2) 另見
◎ 識
識
〈名〉
(1) 旗幟。后作“幟” [flag]
京師聞青徐賊眾數(shù)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稘h書·王莽傳下》
(2) 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廣西土中銅鼓…周圍款識,其圓紋為古錢,其方文如織簟?!稁X外代答》
(3) 通“幟”。標記 [mark;sign]
以龍熊鳥雀為識?!秾毜顿x序》
(4) 又如:標識(標志)
◎ 識
識
〈動〉
(1) 加上標記。后作“志” [put a mark]
識以柳枝,命本部涉濟。——《金史》
(2) 又如:識別(加上標記使有區(qū)別)
(3) 通“志”。記住 [remember]
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抖Y記·檀弓下》
默而識之。——《論語·述而》
文鏤無款哀?!妒酚洝ば⑽浼o》
以計識其人眾畜牧?!稘h書·匈奴傳上》。師古曰:“識亦記也?!?/p>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論語·子張》
(4) 又如:識念(記憶);博聞強識
(5) 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