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劉濤的合影說說目錄
2023劉濤的快手傷感說說
劉濤的照片誰有?
六張家庭合照,倒映時光變遷,也見證了親情的可貴,你有這樣的家庭照嗎?
很榮幸能與劉濤合影,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擁有出色的演技和美麗的外表。在合影的瞬間,我感受到了她的親切和溫暖,她的笑容非常自然和燦爛。這次合影讓我更加喜歡劉濤,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和魅力的女性,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1、為什么不說出口,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來了!
2、秋天是有靈感的,秋天也是有靈性的,她的靈感來自于人本是充滿柔情的,它的靈感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就像你我之間,愛了,狠了,該走的會走,該留的也不會走一樣!
3、好想有個肩膀靠一下,太累了沒人理解,自己還得消化所有事情。
4、因為想一個人而寂寞,因為愛一個人而溫柔;因為有一個夢而執著,因為等一個人而折磨……
5、愛你,永不后悔。
早安!
6、一塊錢的打火機也能點著一千塊錢的香煙。
幾萬塊錢的一桌菜還是離不了兩塊錢的鹽。
人和人也一樣,別說配不配,合適了就好。
7、我知道有一種風景只能遠望,有一種情感只能埋在心底。
但你知道嗎?我為你不知寫了多少相思的詩篇,每一頁文字都寫滿我對你的深情思念,如同我的淚滴,字字滴在我穿梭的筆尖,我想用纏綿的柔情,源源不斷的注入你的生命里。
8、看到了你不需要我的時光。
我的未來也不需要你。
9、如果愛上,就不要輕易放過機會。
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陣子;怯懦,卻可能使你后悔一輩子。
10、還好。
青春的意思就是:輸得起。
里面有大量劉濤的照片,供樓主查閱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的生活到底發生了哪些巨變?家庭,作為社會生活最基礎的單元,它的變化最具代表性,而最終能展現家庭變化的,則是一張張被定格的家庭照。
一組家庭照,可能就是一部微型的七十年美好生活變遷史。
當桂林人劉濤把一組六張、跨度近60年的照片發在家庭群和朋友圈后,引發了大家無限的感慨。
六張家庭照見證時光流轉
記者來到劉濤家中,見到了他和他的三位兄弟姐妹。
“四妹有事不能來,要不然兄妹五人就能湊齊了。
這組家庭照共有六張,從1959年12月9日第一張黑白照,到2016年3月的單反自拍照,主體是兄妹五人,父母偶有“客串”。
第一張黑白照片是父母抱著四兄妹在十字街的照相館拍下的。
“當時我父母從部隊轉業后輾轉調到桂林資源,我和大姐在桂林老人山下的桂林專區幼兒園讀書,那天父母專門從資源抱著老三、老四(老五還未出生)來到桂林和我們拍照。
”劉濤說,當時從資源來桂林要一整天時間,大清早起床坐汽車穿過一個叫“打鳥界”的大山到達興安百里村,然后坐燒煤的火車到桂林。
“我們是在十字街張永發綢莊旁邊的新光照相館拍下了這張全家福。
”劉濤說,那天剛好是母親30歲生日,大家比較高興。
“你看大姐的口袋里鼓鼓囊囊的,都是糖,我都沒有,所以鬧情緒呢。
”劉濤笑著指著照片和大姐一起回憶。
第二張照片是1969年國慶節拍的,當時五弟已經六歲,劉濤和姐姐參加了國慶二十周年大游行后,和其他三兄妹一起到十字街的中華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
“兩個個子高的站在后面,三個個子矮的站前面。
”大姐劉軍說,那個年代,拍照片是相當“高檔”的娛樂,人逢喜事都喜歡拍照,當時拍一張照片很貴,但大家趁著國慶節比較喜慶,還是把零花錢拿了出來,拍了一張照片。
第三張和第四張照片分別拍攝于1972年和1979年,均為黑白照。
當時,五兄妹已經長大成人,參加工作或者讀了大學,回家機會不多,每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拍照留念。
第五張照片拍攝于1989年的春節,照片的色彩從黑白過渡到了彩色。
照片中,劉濤和弟弟劉江坐在前面,衣著鮮艷的三姐妹站在后面,喜氣洋洋地拍了照片。
“當時五兄妹都成了家。
”劉濤說。
最后一張是2016年3月,兄妹五人結伴坐飛機去北京旅游,飛到北京的當晚,漫步在王府井大街上,劉濤用自己帶著的單反相機和三腳架,來了一組自拍照。
“兄妹五人結伴去北京,這還是頭一回。
”劉濤說,交通越來越便利,“說走就走”的旅行就變得易如反掌。
劉濤的家庭照多數是在照相館里拍的,除了泛黃的黑白底色能看出時代感,每個人的衣著和發型也非常有趣。
劉濤指著第一張照片說,1959年物資比較緊張,大家穿衣比較樸素,追求的是干凈整潔,照片中父親穿了中山裝,母親穿了花棉襖,兄妹四人也大都穿的棉襖,而十年以后的1969年,他就換上了當時比較時髦的?;晟?,大姐也穿上了白襯衫。
“你看第三張照片里,我爸穿的是當時還比較難買的府綢襯衫,是因為要拍照才鄭重其事地穿上了。
”大姐劉軍說。
到了第四張合影中,五兄妹的穿衣打扮就更有看頭。
“我穿的是軍裝,當時能有一套軍裝可了不得,和現在穿名牌西裝差不多。
”老五劉江興沖沖地指著照片說。
劉濤穿的夾克也很有故事性。
“花了60來塊錢,差不多是兩三個月的工資。
”劉濤說,當時他身邊的年輕人群體流行“打匯”:三五個人自愿組合,每個月大家都統一拿出十元或二十元交給小組中的一個人,一個月輪一次,這樣大家如果想買什么大件物品,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集中力量辦大事”。
他的這件夾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買來的,一直穿了二十來年,拉鏈都拉壞了也舍不得扔。
大姐劉軍和三妹劉利則指著第四張照片中兩人的發型說,當時像她們這個年齡段的女孩最時髦的就是燙個“大波浪卷”。
“燙個頭差不多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但大家還是挺舍得的。
”劉軍說,當時經濟條件變好了,對美的追求才越來越高。
到了第五張彩照中,劉濤身穿一件黑色皮衣,五弟劉江則是一身筆挺的西裝,還打著領帶,姐妹三人紅衣綠襖,喜氣洋洋。
“當時桂林的旅游產業如火如荼,老五搞旅游賺了些錢,皮衣就是他送給我的,他身上的西裝也是托人從香港買的。
”劉濤說,上世紀80年代,大家的生活條件更上了一個臺階,穿衣打扮的要求更高。
到了新世紀,服裝更新換代的頻率明顯提升。
“隔幾天就買一件新衣服,每個季度的流行趨勢還不一樣,很少有人花一個月工資買一件衣服穿了,因為沒必要。
”劉軍指著2016年兄妹幾人在王府井大街的合影表示。
(圖文來源:桂林晚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33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