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的賞析句子目錄
袁宏道滿井游記原文及賞析
滿井游記中運用白描手法的句子 并賞析
1. “山靜而水清,風吹荷葉,聽得見荷葉的聲音,仿佛聽到了大自然的呼吸?!?。
。
2. “尋常小徑,卻有著不同的美麗,踏上這條小路,仿佛也踏上了一段人生旅途。”。
。
3. “滿井的水清澈見底,仿佛一面明鏡,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
4. “站在井邊,遠望山巒連綿,近觀池水蕩漾,讓人沉醉在自然的美麗之中?!?。
。
5. “滿井的四周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讓人忘卻塵世的喧囂,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薄?/p>
。
6. “山水相依,井水映山,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諧與完美?!?。
。
7. “走過山坡,迎面而來的是滿井的清泉,仿佛一股清流潤澤了我的心靈。”。
。
8. “滿井的美麗并不在于它的規(guī)模和高度,而在于它所蘊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韻。”。
。
9.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來到滿井,仿佛回到了最本真的自己?!薄?/p>
。
10. “滿井是一座山水田園風光的代表,更是一種心靈的寄托和凈化?!?。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
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
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條將舒未舒, 柔梢披風, 麥田淺鬣寸許。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悠然自得, 毛羽鱗鬣之間, 皆有喜氣。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己亥之二月也。
萬歷二十六年 (1598) 初,袁宏道離儀征北上,3月抵北京,4月補順天府教授。
是年冬,作《廣莊》七篇,進一步發(fā)揮《莊子》的哲學思想。
第二年作《瓶史》十二篇,記瓶中插花技藝。
此時公務清閑,得以飽覽京城名勝,《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滿井是北京安定門外與東直門外之間的一口古井,周圍風景宜人,是明代京城外的一個風景游覽區(qū)。
《長安客話》曰:“出安定門,循古濠而東三許, 有古井 一, 徑五尺余。
飛泉突出, 冬夏不竭, 好事者鑿石欄以束之。
水常浮起,散漫四溢。
井旁蒼藤豐草,掩映小亭。
都人探為奇勝。
”袁宏道性近山水,萬歷二十五年解吳縣令后,曾痛游吳越一帶十多個縣的名勝,他曾高興地說:“自墮地來,不曾有此樂”,數(shù)月中,他“無一日不游,無一游不樂” (均見《解脫集·伯修》) 但他面對頹然國勢,常嘆道“塞耳愁聽新朝事”(《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二),積極用世之心不泯,沒兩年他又赴北京任職,然任上的拜謁酬答,政見不和又使他苦惱,于是他在公暇寄情于山水草木之間。
《滿井游記》是一篇精致的山水小品。
它的突出特色是實踐了他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chuàng)作主張,做到了文章“從自己胸臆流出”。
他以自然為師,創(chuàng)造那“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的藝術(shù)境界,借山水草木來抒發(fā)酷愛大自然的情性。
寫山水游記,他以情眼觀景,無景不無情,筆墨流暢,趣味盎然。
文章開始寫早春郊游滿井,則道:“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偕”、“出”、“至”三個動詞,組成一個連動式句子,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春游的愜意之情。
下面對滿井周圍景物的描寫,亦充滿了情。
遠看“高柳夾堤,土膏微潤”,那楊柳依依,大地潤澤,展示了春到北國,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之態(tài),它滿蘊著情絲。
“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那萬里長空,使人有白鵝展翅高翔的遐想,它蘊含著作者鴻鵠之志,又暗寓著渴求自由的情懷。
俯視,冰河初融,水波粼,清澈見底,晶晶然如剛出匣的明鏡; 仰視,山巒晴雪,娟麗如拭,鮮艷明媚,似美女凈容顏梳云髻。
這里以比擬手法,將水比擬為鏡,將山比擬成美女,賦山水以生命,它形、色畢具,令人喜愛不已。
近觀,柳眼才睜,柳梢披風,隨東風而起舞; 田野乍綠,麥苗青青,任春風而吹拂,隨物賦形,姿態(tài)橫生。
在山水之間還有鳥鳴翠柳,魚躍清流,一派蓬蓬勃勃、悠然自得之貌。
作者就是這樣“師森羅萬象”(《敘竹林集》) 地對大自然作了細致的觀察,又以“獨抒性靈”的趣筆,描繪了一幅山明、水秀、柳綠、苗青、鳥鳴、魚躍的“北國早春圖”,畫面上有動有靜,有色彩,有聲響,充滿生機,滿蘊深情。
作者不僅以情眼觀自然之景,而且景中有人,好象技藝高超的攝影師搶拍一個個風景鏡頭,然后又調(diào)轉(zhuǎn)鏡頭攝下游人之樂的畫面——有勺泉而品茗的,有酌酒而高歌的,還有紅裝女子騎毛驢而踏青的,游人雖未盛,但恰到好處。
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渲染了游人怡然之態(tài),加濃了畫面的詩情,構(gòu)成了一幅“北國早春郊游圖”。
面對如此美景,作者不禁脫口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怎不令他繼續(xù)“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呢!
本文藝術(shù)特色之二,善于運用對比、反襯法,突出文章“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的主旨。
同時亦顯示了行文嚴謹?shù)奶攸c。
記早春郊游是主要內(nèi)容,然而一開頭,先以“燕地寒”的景物描寫反襯,說“花朝節(jié) (農(nóng)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故稱花朝節(jié)) 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
作則飛沙走礫”,幾筆就勾出了北國早春朔風凜冽,飛沙走石的風光特色,此為下文的“廿二日,天稍和”的山明水秀,柳綠麥青,鳥鳴魚躍的美景起了反襯作用,尤如“雪中芭蕉”,突出了春景之美; 同時還以人的感受進一步襯托;花朝節(jié)時“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
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人們畏懼、瑟瑟之狀,狼狽返回之情與下文游人“泉而茗者 (用泉水沏茶的),罍而歌者 (邊飲酒邊喝歌的),紅裝而蹇者 (穿著艷裝騎驢的女子),亦時時有”作了鮮明的對比,反襯出人們早春郊游之樂。
如此也形成了一種有力的反差美。
正因為袁宏道的游記是“從自己胸臆流出的”,筆墨多情,清新流暢,趣味盎然,一洗時風模擬雕琢之弊,給復古派以沉重的打擊,從而推動了文體的解放。
作者用了極其簡練的語言來描繪:“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
”不說“寒風”“冷風”而說“凍風”,意在說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對“燕地寒”的敏感。
后用白描的手法刻畫,“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繪出初春水光;寫柳條突出其“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的姿態(tài),是典型的早春景致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33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