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矛盾的句子目錄
<<觀刈麥>>中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1.上片,體現(xiàn)的矛盾思想和身世之感的句子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觀刈麥》:①勞動的艱辛的句子②矛盾心理的句子
1. 我想要自由,但是我又害怕失去安全感。
2. 我喜歡獨處,但是我又感到孤獨。
3. 我想早起鍛煉,但是我又愛睡懶覺。
4. 我想要成功,但是我又害怕失敗。
5. 我想要擁有更多的財富,但是我又不想為此付出太多的努力。
6. 我想要享受生活,但是我又擔心未來。
7. 我想要做出改變,但是我又害怕被拒絕。"。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觀刈麥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體裁:【五古】 類別:【未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注釋】: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
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nóng)忙季節(jié)。
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
寫到此處,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
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
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
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
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
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
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
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
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
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
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蚨@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tài)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
《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
《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
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
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這首詩在寫了農(nóng)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lián)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nóng)?!?,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十分難得。
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fā)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1、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里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
2、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
這里由脫塵入圣一下子轉(zhuǎn)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他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他終究是現(xiàn)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①勞動的艱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②矛盾心理的句子: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詩歌一開頭便交代了寫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農(nóng)忙季節(jié)。
接著“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兩句描寫了婦女帶著小孩趕往田間地頭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水送飯的情景。
隨后,寫到了青壯年們的勞累和辛苦,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不顧烈日的烘烤,腳踩發(fā)燙的土地,不辭辛勞地在南岡麥田低頭收麥。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盡管他們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為珍惜這晝長的夏天也顧不得炎熱太陽的炙人了。
詩到此處,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為此讀者也給予了深深的憐憫之情。
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令人心酸的圖景。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
”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原來為了繳納官稅,她家買光了田地,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著別人收割時散落的碎麥來過活,真是令人同情與傷心。
以上描寫的兩種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nóng)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32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