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觀后感照片目錄
寫一篇觀賞宜興茶博園的600字作文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jì)念館作文自己寫的
胡同文化 汪曾祺 讀后感
“終于可以到茶博園秋游嘍!”同學(xué)們個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歡歌笑語一路播撒。
茶博園里面有序廳,千年茶館,唐貢焙茶,茶詩流韻等七個展廳。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序廳和千年茶館。
走進序廳,里面黑乎乎的一片,看起來有些許神秘。
竹林深處有幾盞彩燈散發(fā)出微弱的光芒,卻把那片仿真竹林照耀得翠綠欲滴,亦真亦幻。
竹林中還有幾位泥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品著茶,看!他們那陶醉,滿足的神情真的是樂不思蜀呀!再往左轉(zhuǎn),有一座精致小巧的亭子,六個亭角微微翹起,中間擺放了一張?zhí)沾傻男A桌,非常應(yīng)景,我想:在這兒泡上一壺上好的陽羨茶,慢慢品著,肯定是無比愜意的。
走著走著,就到了千年茶館,這是一條仿真的古代茶局巷。
走進去,一座座茶館便展現(xiàn)在眼前。
我們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明清時代的喧鬧街市。
你瞧!茶館里生意可真是紅火!掌柜喜笑顏開地招呼著客人,店小二拿著茶壺手忙腳亂地為客人沏著茶,客人們則愜意地享受著這悠閑美妙的時光:他們有的手舉瓷杯,嘴巴半張著,好像在說:“好茶!好茶!再來一杯!”有的正夾著煙斗,品著茶,與朋友們聊得不亦樂乎;還有的正用手撐著頭,趴在八仙桌上小憩呢!旁邊有幾位藝人眼睛微閉,懷抱二胡,正在為茶客們演奏助興!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蠟像哦!卻刻畫得如此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我不由得嘖嘖贊嘆起來。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茶博園的后山去采茶。
茶場上碧綠一片,茶樹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從高處眺望,就像一條條綠色的地毯鋪在小山坡上。
同學(xué)們唱著歌,采著茶,開心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我們要和茶博園說“再見”了。
望著逐漸消失在視線中的茶博園,我的心里竟有些依依不舍呢!
沙家浜原是“紅色抗日根據(jù)地”,那兒有許多在抗日時期的有名人物,阿慶嫂就是其中之一。
而沙家浜也正是因阿慶嫂的春來茶館而聞名。
現(xiàn)在的沙家浜也成了旅游勝地,阿慶嫂的茶館至今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在這個十月一日,我來到了沙家浜旅游。
來到沙家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沙家浜抗日紀(jì)念館”。
那兒有許多抗日時英雄們留下來的非常有價值的物品,比如歪把子槍,大刀,紅纓槍之類的武器,還有革命烈士的相片和烈士用過的遺留下來的東西,補了又補的衣服,只有一塊鏡片的眼鏡,掉了封面卻記錄著烈士故事的日記本。
一件件都讓我深有感觸,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那么惡劣,我們的抗日英雄還能英勇的保衛(wèi)家園把小鬼子打回他們的老家,這讓我感受到了就是他們身上那股對祖國的熱愛,給了他們強大的力量去打敗日本鬼子保護國土不讓他們侵略。
參觀完了博物館要看的自然是“春來茶館”了,景區(qū)里沿路的茶館數(shù)不勝數(shù),游客們一邊在茶館里喝著茶,一邊欣賞著茶館里為游客安排的一出出關(guān)于革命時期的戲,即休閑了也了解了那時的革命故事。
真正的“春來茶館”在生長著茂盛的蘆葦蕩的湖邊,里邊的陳列還和以前的一樣,兩層的樓房,院子里那四口大的四星灶也依然在,依然的的人來人往,改變的是這茶館的主人和來往人的心情。
離開沙家浜,我想沒有那些革命先輩舍生忘死的沖鋒陷陣保家衛(wèi)國哪來的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用拋頭顱,撒熱血了,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報效祖國,好好學(xué)習(xí)就是一種……
從《胡同文化》看汪曾祺散文文體形態(tài)之美 河北省邯鄲魏縣第五中學(xué) 張憲峰 天地萬物,千變?nèi)f化,各具形態(tài),但是,構(gòu)成萬物的元素并不多,就只有元素周期表上的那幾十種。
同樣,文章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但是,表達方式也就那么幾種,有敘事、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等五種。
這五種表達方式,在不同的作家筆下,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就呈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文體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作家鮮明的個性特征。
汪曾祺的散文也是如此,他以心靈為熔爐,把幾種表達方式運用得靈活,剪裁得得體,熔鑄出他的散文的獨特的文體形態(tài),那就是,以說明為框架,以敘事為填充,以抒情為筆調(diào),三者和諧統(tǒng)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高中語文第一冊有一篇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
這篇散文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作者在開頭部分總說胡同和文化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然后分說,先說胡同,說到胡同的取名來源,胡同的大小和數(shù)量,胡同功能和環(huán)境;再說文化,總說胡同文化的性質(zhì),“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接著說明“封閉”的種種具體表現(xiàn)。
最后,說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
這就是文章的結(jié)構(gòu)框架,顯然,這是一種說明性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
這樣的結(jié)構(gòu)并不出奇,奇就奇在作者用敘事為填充。
比如,為了說明北京城方正的特點,你看他怎樣說,“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
過去拉洋車的,逢轉(zhuǎn)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
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
作者就這樣用日常生活的小事,娓娓道來,生動有趣,使你對北京城的特點有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換一種方法,用常見的九種說明方法的任何一種來介紹,效果會這樣?再比如,為了說明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作者就講了三件事,一件是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fā)的一句經(jīng)典的話,略寫;一件是他自己的小說《八月驕陽》里的一段對話,詳寫;一件是對一個小伙子打了一個小姑娘一個嘴巴,他和兩個老北京的不同態(tài)度,詳寫。
在作者筆下,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恰到好處的說明了胡同文化的精義。
所以,汪曾祺筆下的敘事,不同于說明文中的舉例子,而是極富文學(xué)意味。
更為出奇的是,作者在敘事時,帶有濃厚的抒情筆調(diào)。
比如,“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chǎn)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
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這是直接抒情。
“西風(fēng)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描寫胡同的衰敗景象,透露出極其傷感的情緒。
文末一句“再見吧,胡同。
”,留戀、傷感和無奈之情交織在一起,難以言說。
從《胡同文化》就可以具體感知汪曾祺散文的文體形態(tài)之美,之奇。
打個比方,如果把汪曾祺的散文比作一幅畫,那么,說明就是畫的線條,敘事就是填充在線條之內(nèi)的顏料,抒情就是畫面呈現(xiàn)出的光澤和色調(diào)。
補充說明,在《汪曾祺作品自選集》(漓江出版社)里,汪曾祺自選了十二篇散文,其中,《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報》等文章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汪曾祺在這部集子的《自序》里說:“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
”讀著汪曾祺的這些散文,確實感到普普通通的幾種表達方式在他手里已經(jīng)運用得極其嫻熟老到,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于是,他的散文就表現(xiàn)出和諧之美,自然之至,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30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