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警句解釋目錄
曾國藩最經(jīng)典名言
曾國藩名言解釋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什么意思
1、食能止饑,飲能止渴。
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釋義:吃飯解決饑餓,喝水可以解渴,畏懼戒慎能防止災(zāi)禍,知足常樂能防止貪婪。
2、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
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釋義:天下有不在期望中的福,也有非不在期望中的禍。
一般平凡的人不知道其實禍福是相依附的,所以心中存著僥幸的心態(tài)就去嘗試,所以因為沒有準(zhǔn)備好就已經(jīng)去做,所以失敗失意的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而且因為是僥幸得到的,所以即使成功了,也只是看到了它的好處及利益,卻沒法看到它可能潛藏的禍害或危機,不知凡事有生則必有亡的自然定律。
3、輕言輕動之人,不可與深計,易喜易怒者亦然,故聞事不喜不驚者,可以當(dāng)大事。
釋義:不經(jīng)思考任意說話或行動的人,是不可以與他做長遠(yuǎn)打算的。
容易發(fā)怒的人也是如此,所以說不輕易就有得意喜悅或不輕易就害怕恐懼的人,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4、唯正己可以化人,唯盡己可以服人。
釋義:唯有自己行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響別人;唯有全力以赴盡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5、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釋義:君子不能夠不容忍,忍著欲望就能在財物利益面前不屈身以求,忍著繁難就對做事沒有干擾,忍受阻撓就能在權(quán)勢面前不折腰,忍受窮困就不會茍且于進身。
所以說一定要忍,才會有成功。
6、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釋義:如果有強橫不合理的事情來侵犯你,應(yīng)該先想一想會遭到這種侵害的原因,再想如何處理的辦法,不可馬上就動氣。
雙方都動氣,就是一對小人,都會遭到傷害。
7、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
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釋義:失意的事情來了,要用忍耐來治理,才不會被失意的事所困擾;高興的事情來了,要用淡泊的態(tài)度來對待,才不會被高興的事所迷惑。
8、勿夸夸其談、勿好為人師、勿輕言人短、勿斤斤計較。
釋義:做人不要自以為是。
做人不要自以為是,不要隨意批評別人,不用過分計較小事。
9、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釋義:從小人那里得到吹捧贊譽,不如聽由上天來評價;把錢財留給子孫,不如周濟給那些急需的人。
這段話告誡我們,做人不要刻意追求那些贊美的言辭;要能夠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10、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釋義:有的事不可以去做,就不要輕意去做;有的人不可以去勸,就不要多費話了。
意思就是
恨我的人遭到災(zāi)禍,和我有仇的人死了,都要從心里感到悲傷,如果有一點幸災(zāi)樂禍的想法,都是心術(shù)不正
希望對你有幫助
解釋:有志向,則絕對不甘心處于底層。
有識見,則知道學(xué)問是沒有窮盡的。
出自清朝 曾國藩的,原文: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譯文:
知識分子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識見,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則絕對不甘心處于底層。
有識見,則知道學(xué)問是沒有窮盡的,不敢以一點點所得為滿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來窺測天空,這都是沒有見識的原故。
有恒心,則絕對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這三個方面,缺一都不行。
擴展資料:
《曾文正公全集》是2011年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國藩。
本書首次以簡體版的形式將傳忠書局版《曾文正公全集》完整呈現(xiàn)。
此次出版,在傳忠書局刻本的基礎(chǔ)之上,出版方同樣參考了目前市面上已經(jīng)出版的其他曾國藩的文集版本,對于異同之處進行了多方考證,修訂了傳忠書局刻本中的一些錯誤。
出版方在文字的校對和裝幀設(shè)計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請了很多國內(nèi)第一流的設(shè)計和古籍整理人才參與,希望能夠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套具有很強實用價值、同時又能賞心悅目的經(jīng)典。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30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