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負米觀后感目錄
子路,百里負米養親 讀后感
子路借米讓我們體會到什么?
仲曲百里負米讀后感
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孔子的名學生——子路,今天,我不禁想起子路的故事,“百里負米”,大有感觸。
子路小時候家境貧寒,常年靠吃粗糧里的野菜過活。有時,年邁的父母想吃飯,但家里沒有米。怎么辦呢?子路翻了幾座山去親戚家借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著父母吃著可口的飯菜,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父母死后,他當了大官,奉命去楚國,所供車馬百乘之眾,所載糧食萬鐘之多。他坐在疊好的錦緞褥子上,一邊吃著豐盛的飯菜,一邊不時地懷念父母,并慨嘆道:“如果因為想吃野菜,而為父母負米,那是得不到的?!笨鬃臃Q贊道?!澳闶谭罡改?,就是生時盡心,死后思念?!?/p>
大家是不是也和孔子一樣稱贊子路呢?我也不例外!子路的這種孝道精神非常值得學習。母親忍受著十月的劇痛生下了你,父親為了你而工作,想要賺一點錢讓你幸福,一直照顧著你。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孝順!連烏鴉都知道報恩,連小羊都知道跪著喝奶,我們作為最好的生物,我們更應該懂得孝順!
孝順父母,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少年,我們更應該把這個好傳統繼承下去!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私的愛,我們應該用無私的愛回報他們。
孝敬父母并不是那么難的事情。給父母買漂亮的房子,豪華的車,端茶倒水,捶背洗腳,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孝敬父母的行為。所謂“細微處有真相”,孝順父母也是一樣。
孝順父母,從現在開始!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父母去世后才想起孝敬父母,后悔不已。那就晚了!世上沒有后悔。父母去世后,想要盡孝也沒有辦法。所以,現在正是孝順父母的時候,讓父母開懷大笑的時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在他們年老需要子女幫助的時候,作為子女的我們負責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撫養應該得到。
她們養育我,我們也必須養育她們。
100英里的大米。
——這是解讀《二十四孝》(四)。
蔡愛東投稿。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
家貧,常食白藜蘆草(lihuo,即灰菜和豆類植物葉)之食,親負米百里之外。
親歿,游南楚,自車百乘,載粟萬鐘,累坐于茵,列鼎而食,乃嘆曰:“欲食白藜蘆醇,為親敗米,不可得。
“是啊?!?/p>
詩曰: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之遙。
身榮親已經去世,所以不再擔任舊勞苦司(qu)。
說明一下:
東周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寒,自己經常吃野菜飯,就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
父母死后,他當了大官,奉命去南方的楚國,所供車馬百乘之眾,所載糧食萬鐘之多。
坐在層層疊疊的錦緞上,吃著豐盛的飯菜,卻時時思念父母,慨嘆:“我現在想吃野菜,也要為父母背米去,哪里更能得到啊!”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28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