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莊1930觀后感目錄
愛之所在即教育之所在——陶行知先生名篇《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導讀
行知園觀后感600字
《陶行知的足跡》觀后感
> > > >“吉祥學園里寫了兩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曉莊就是從這樣的愛情中走出來的。
曉莊可以破壞,愛不能磨滅。
曉莊一日有這份愛,曉莊一日不能毀。
如果沒有了這份愛,雖然叫曉莊,其實就不是曉莊了。
愛的所在就是曉莊的所在。
這是陶行知先生寫于1930年3月15日的《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
老師的話很快得到了證實,同年4月7日,曉莊被查封,12日,老師被通緝,曉莊被解散。
> > > >曉莊還有嗎?
> > > >的,即使被迫關閉、解散,曉莊依然在,正如老師所說,“曉莊一日有這份愛,曉莊一日不能破壞。
嗎?”
> > > >愛是教育的全部意義,因為有了愛,教育才有力量,變革,建設,創造——\\\"教育進行整合\\\",\\\"生活教育\\\"等理論在艱辛的探索中成熟起來?!白粤⑴c互助”、“平等與責任”、“自由與紀律”、“大同與大異”等自勉方針響徹全場。字里行間流淌的老師的愛,即使經過了90多年的歲月,依然值得我們淺酌。
可以嗎——
> > > > \\\"我們試著去一個花園里看看:萬紫千紅,各有其美;構成花園的偉大成分,正是各種花草的巨大差異。
把這些大不相同的花草分別栽植,就能使它們各得其所,適時而榮,呈現出一種和諧的氣象,使人一進門就感受到生命的韻律:此乃大同之效。
教育也是一樣的。尊重人的差異,使生命既各自獨立而美麗,又能和諧共生,才能還原生命之美,創造多彩的世界。
不是建立一個一個的模型,這不是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 > > >“曉莊同志無論去哪里,如果只能成功于曉莊這樣的學校,沒有學到技能,就算失敗了。
學曉莊,又不能成功曉莊這樣的學校,矛盾嗎?不,這才是老師的格局和智慧,也是教育的最大差異。
那么,怎樣才能學到東西呢?沒有答案。需要自己去發現和發現。
> > > >“今天是幾號?三年前。
希望今天能結下更長久的緣分。
曉莊三歲的時候,老師這樣寫道。
他沒能實現的夢想,后輩們也能繼續實現嗎?他所創建的曉莊,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嗎?如果你花很長時間仔細品讀經典,就會發現生命中所有的勇氣、智慧、力量都來自“愛”這個字。
對國家民族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孩子的愛,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
> > > >愛之所在,即教育之所在。
行烽是為紀念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的。
園內名勝主要由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墓、曉莊烈士紀念碑和行知亭、英烈亭、成人紀念林等組成。
>《陶行知的足跡》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陶行知的生平經歷,著重介紹了陶行知為鄉村教育所做的貢獻,影片感人肺腑,耐人尋味。
陶行知先生畢業于著名大學,曾在著名大學任教。本應享受高官厚祿的他,不圖名聲,脫下西裝,穿上草鞋,主動在勞山腳下創辦了全國第一所農村師范學?!獣郧f示范農村師范學院。
他出身鄉村,深知鄉村教育的艱辛,主動免費為學生提供教育,努力培養優秀教師。
這種堅定不移的執著、敢為人先的勇氣,是偉大教育家的氣概。
>陶行知先生親身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努力,奉獻社會,用自己的經驗為后代鋪路。
剛進大學的我,此刻深深地感受到了奉獻和夢想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寧愿燃燒。
我要努力認清自己的夢想,為熱愛的事情努力奮斗,在大學里認真學習,將來為社會燃燒自己,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
>陶行知先生發起的“書呆子不來館”,有著希望學生們不讀死書,不成為書呆子的深意。
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讀書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記靈活變通。努力成為有內涵、有能力、能適應時代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的復合型人才。
他創辦的曉莊學院沒有教師,只有指導員。他鼓勵學生拜農民為師,提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做,靠人靠天靠祖先不是好漢”。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
我現在領悟到,對我來說,大學生活并不意味著與社會隔絕,學會融入社會,適應社會。
謝覺哉說:“活著,就要為集體做點事,一滴水是濕潤有作用的,但一滴水必須加入河海,才能成為波濤。
融入集體和社會,首先要自立,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把實踐和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所學知識。
“手里拿著那把鋤頭給野草鋤頭,取下野草培育幼苗……>縈繞在我耳邊的歌聲激勵著我,學習真人,知行合一,自立自強,謝謝你,陶先生,偶自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28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