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賞析句子目錄
記敘文賞析句子
記敘文賞析句子步驟
優美記敘性散文帶賞析
記敘文閱讀中,分析劃線句子的作用 題型總結
記敘文賞析句子
1. 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變得蒼綠了。
2. 秋風在樹林里蕩漾,落葉在秋風中舞蹈。
3. 葉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一只只金黃的蝴蝶。
4. 太陽慢慢地從東邊升起,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
5. 靜靜的小河在月光下流淌,河面上閃爍著點點星光。
6. 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聲音清脆悅耳。
7. 雪花在空中飛舞,像一群輕盈的白蝴蝶。
8. 微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語。
9. 雨點打在窗戶上,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像一首輕柔的樂曲。
10.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房間里,一切都顯得那么溫暖和舒適。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
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
例句2:“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
【賞析】“瘋狂”、“洶涌”、“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
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
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
”
【賞析】以“?!?、“墻”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
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例句2:“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
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
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致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例句1:“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
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后的劇烈動蕩,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瑯瑯上口。
例句2: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么?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抗議,“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文章最后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著我的窗戶,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著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賞析】“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里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
(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
(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賞析】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望采納,謝謝!
優美散文《故鄉的十月》; 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挑著一擔擔金黃的稻谷歸來”。
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展開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
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里,特殊年代,一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
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
”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
”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盡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
那種云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贊美上,作者宕開一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欣賞拜讀佳作!
解題方法
1、結構:結構上的作用主要包括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在開頭)、承上啟下或引起下文(行文中)、照應(首尾照應為典型)伏筆(行文中)、鋪墊(行文中)、總結全文或上文(文末或段末)
2、內容:點題,揭示或升華主題等
3、修辭:藝術效果
表述格式 :內容作用+結構作用+修辭效果
分析劃線句的作用:
a.結構上承上啟下(結合文章內容,如何承上,如何啟下);
b.內容上為下文寫什么鋪墊;與下文什么對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的特點;揭示了________的中心;語言上運用________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的________特點(感情)
題型:
1、評價、賞析一句話
(1)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
(2)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weimei/26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