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靈秦腔觀后感目錄
求《觀秦腔后感》 急?。。?!
秦腔的作文350字
有關看戲的作文
。
祭靈秦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遠流長,歷經千年的演變和發展。作為一種傳統的曲藝表演形式,秦腔不僅有著獨特的音樂和舞蹈,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
在祭靈秦腔中,演員們通過精湛的技藝和表演,將觀眾帶入一個神秘而又祥和的世界,讓人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情感。從演員的神態、音樂的旋律、舞蹈的動作等方面,都能夠感受到秦腔這一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
。
同時,在觀看祭靈秦腔的過程中,人們也能夠感受到一種傳統文化的力量和魅力。秦腔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守護。通過觀看這樣的表演,人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力量,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一文化。
。
總之,祭靈秦腔是一種值得珍視和傳承的傳統文化,它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寶藏。通過觀看祭靈秦腔,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更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自身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認同。"。
幾個月前在網上看過一段齊愛云的《打神告廟》,因為是在剛看完越劇黑白電影《情探》之后看的,所以對比之下生出了些許看法,當時想寫出來,但心有余力不足,只好作罷。
昨日看了秦墨網友相同主題的帖子和一些跟貼后,自己又想想,所以嘗試再次提筆,一吐為快。
因為我本人對戲曲知之不多,見識少了看法就難免膚淺過激,所以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我原以為越劇只合演繹些風花雪月鴛鴦蝴蝶之類的輕量級浪漫故事,但《情探》這部老電影改變了我對越劇的偏見,傅全香的表演陰柔中不乏力道,剛毅處顯女兒柔腸,自然而又精彩。
尤其是海王廟里的控訴,直讓人覺得她就是我,我就是敫桂英,她的控訴憤恨就是我的控訴和憤恨,看完只覺心空力竭,似乎不是她在演而是我在演。
好像是個大型演出中的一幕。
憑心來說,齊愛云演得不錯,尤其是后來牙關帶恨水袖狂飛,很好地表現了敫桂英對王魁忘恩負義的憤恨和對海神無動于衷的怒怨。
因此說,齊愛云這場演出即使功勞不很高吧,苦勞也是有幾大籮筐的。
這段將近二十分鐘,又唱又舞高潮迭起的戲,即便是壯年男子來演,恐怕也覺力竭,何況一個纖弱女郎。
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讓我生出了許多不滿。
另外看完還有個感覺,就是傅全香應該來唱秦腔,而齊愛云應該去唱越劇中的越劇中的越劇。
之所以在越劇中套了這么多層,是因為大部分越劇發聲也是實在而生活化,底氣十足的,而不象如今的秦腔旦角這么輕柔婉約如云似霧。
敫桂英一出場,裙袂飄飄,步履盈盈,翩然而至,猶如仙子;然后四句念白,燕語鶯聲,柔腸百轉,輕輕脈脈,很有些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味道;然后又一小段輕盈優雅,欲說還休,欲舒不展,略顯沒踩對點又沒搭上調的水袖舞,給我感覺象是天人淡淡愁緒縈懷,對著朦朧風月娓訴點點傷情,我甚至懷疑自己看的不是秦腔。
按說敫桂英本就修養好,素質優,后又成了煙花柳巷中的時尚人物,所以行動處如弱柳扶風,言談時如嬌鶯輕啼是合乎人物身份性格的。
但在我這個比較粗俗的人看來,被王魁休了跑到海神廟告狀的敫桂英多少是激憤滿腔多于柔情萬種的,形象多少有那么點不纖美脫俗的。
而且告狀本身就不是件美好舒暢優雅的事情,太美了就會顯得太假。
真正的美是不著斧痕自然而然賞心悅目的,拿腔捏調裝腔作勢出來的美只讓人覺得別扭難受。
而且我還有個毛病,看演出不投入時就會替演員提心吊膽,而且是很提心吊膽,總擔心他/她下一個音會跑掉破掉或者下一個動作會忘了錯了。
敫桂英出場時安排得這么美輪美奐大約是想先聲奪人或先舞引人的,但是滿懷期待、本欲同演員一起酣暢淋漓一把的我卻被她的朦朧美拒到了河對岸,成了冷眼觀瞧者,還舉著一把吹毛求疵的放大鏡。
俗話說善始善終,套在我看這場戲這件事上就是始不善終不善。
開始我覺得演員沒有進入人物的情感狀態,演得很浮,有了比較深的成見。
后來雖然逐漸熱了場,漸入了點佳境,唱腔開始沉了下去,顯露出了憤怒之下的忘我情態,水袖也舞出怨氣撲面怒濤排空的感覺,但因為我成見在胸,瞪圓雙眼挑毛病,所謂仁者見仁美者見美,以我這樣的小人心腸,看見的當然就是不痛快和不足多于美了。
整個演出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發聲。
先是聲音虛浮在胸部以上,喉嚨好像比較緊張,聽似輕柔優美,實則做作,害得我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心總是掛在胸中間,不能放回到肚子里去,很是不爽。
后來隨著情緒的深入,開始運用胸腹的力量,聲音也開始飽滿了,雖然還在為形象美而故意壓著,但相比開場還是要真實動人得多。
不過有時氣息很不足,聲音顯得過白,而且因為壓著嗓子沒有完全放開,似乎還總找不準位置。
起初不在狀態,后來進入狀態后又顯得氣力不足,偶爾換氣時會連好不容易醞釀起來的情緒也給換掉,所以,割裂感比較重,有些磕磕絆絆。
其次是水袖,除了開場的水袖舞得太文太柔外,感覺齊愛云身段特別柔美,水袖功很是了得,尤其后來舞得還很是酣暢。
但同演唱一樣,常有銜接不好,相互脫節的感覺。
我一直沒搞清楚她的重點到底是在舞還是在唱。
在我這個戲盲看來,無論是舞還是唱,應該都能夠較好地表現人物。
如果舞蹈不夠完整而以演唱為補充,或者演唱不足以表達而輔以舞蹈,可能都會將人物表現的比較完整豐滿。
可是齊愛云的這段戲似乎舞和唱的分量相當,不分主次。
當然如果能夠兩相兼顧,魚與熊掌都得,那是最好,可是這樣做除了要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外,還得有好體力。
但是看齊愛云那窈窕身形和纖纖步態,顯然不是體力很好的樣子。
也許我看的這出表演不是齊愛云的正常狀態,可能我是以偏概全了。
她那天可能情緒不好,所以沒能充分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之中,也可能身體狀況不佳,沒能以最飽滿的精氣神來演繹。
她過于細膩“飄柔”的表演可能也只是為了貼合音樂,也可能是我對人物的理解有問題才覺得這樣安排不合情理。
不管怎么樣,作為一個秦腔戲迷,我祝愿齊愛云的體質越來越好,內力越來越深,為大家帶來越來越好的表演。
【我愛秦腔】
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
我是陜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
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著碟跟著電視里的人唱,還給我講里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
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
這出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
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涂官。
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我最喜歡看《鍘美案》,里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
“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
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里,經??梢钥吹侥切┣厍幻栽诔厍粦?。
從那里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
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
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那天,我去看戲,是秦腔,那一腔一調,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聽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時所表達出的情感。
秦腔原本就來自于陜西民間,它所表達的不過是天下眾生最普通的喜怒哀樂。
秦腔的演唱時而使人感到肝腸寸斷,時而使人感到蕩氣回腸,比如那令人悲憤哀嘆的《竇娥冤》,還有那使人不由道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三娘教子》,再有那叫人心中暢快的《鍘美案》……
現在,我聽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悅和凄涼,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現出的秦人樸實、粗獷、勤勞、細膩的性格特點,我更知道了秦腔為何那樣受人歡迎,因為唱戲人熱愛秦腔,更熱愛生活,她在唱戲時,已經完全和戲中人融為一體了。
秦腔不僅是傳統民俗,而是一種民族氣質的載體和象征,秦腔是人生的藝術升華,苦難生活造就了秦腔,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
這就是秦腔的魅力。
俗話說得好:秦人、秦風、秦韻。
秦腔以它特有的韻味演繹出陜西人的樸實、爽快、熱情和豪邁。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總要唱幾天戲的,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小時候,家鄉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家家戶戶還點著煤油燈。
可想而知,文化生活是多么貧乏。
因此,唱戲對于村里的人來說,可真算是一件歡天喜地的大事了。
戲團還沒來,人們就開始活躍起來了。
有的評論今年的戲班子和演員的水平,有的猜測這次劇團會有什么新劇目,有的則加緊鋤地,提前做好了看戲的準備。
五月十二的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廟附近搭好了戲臺的木架子。
我們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眼巴巴地在公路邊等候著戲班子的到來。
黃昏時分,幾輛載著戲子和戲箱的汽車緩緩駛過,我們就在汽車卷起的黃塵里歡呼雀躍起來了。
等到晚上,戲臺已經被裝扮好了。
戲臺中央掛上了幾層幕布,又吊上了幾盞燈,戲臺兩側的樹枝上安上了兩只大喇叭。
臺底下早已坐滿了人。
我們小孩坐在最前面,卻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鬧。
我們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講戲的老人們,他們永遠是忠實的戲迷。
最后站著的是大人們,只見一群婦女們嘻嘻哈哈地拉著家常,而男人們又圍在了賭場上,開始擲骰子了。
這時,戲臺后面的發電機突突地響了起來,戲臺上的燈亮了。
臺上被照得金壁輝煌,臺下頓時安靜了下來。
一陣鑼鼓梆子響過之后,戲就正式開演了。
頭天晚上通常唱的是《鍘美案》。
我對其中《韓琦殺廟》一折記憶猶新。
那時我不知道韓琦為什么要追殺可憐的秦香蓮和一雙兒女。
只見韓琦揮刀殺了幾個來回,秦香蓮都順利地從刀下躲了過去,看樣子韓琦是不忍心下手的,當他聽完秦香蓮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訴之后,先是兩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盡了。
戲的結尾就是幾名小兵將一具鍘刀抬了上來,然后又押上來一個人,將其置于鍘刀下,隨著黑臉包拯一聲令下,那個人的腦袋便掉落到了地上。
有一次,這一幕竟然把我嚇得撲到母親懷中哇哇大哭,后來,每當母親批評我膽小懦弱的時候,經常會提起這件可笑的事,作為有力的證據。
第二天,算是正戲了。
演的最多就是《竇娥冤》和《金沙灘》。
我們一群小孩誰也沒有耐心將一部戲完整地看下來,我最喜歡看《竇娥冤》里張驢兒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
當這兩個丑角互相指著對方,腦袋像公雞似的有節奏地伸縮時,臺下所有的觀眾都笑了。
我之所以喜歡看《金沙灘》,是因為里面有許多武打場面。
在兩軍打仗之前,幾個小兵先要翻一會兒筋斗,耍一陣兒花槍。
我們小孩連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我很佩服?;尩奈渖?,簡直將花槍耍得出神入化了,他們即使將旋轉的花槍拋到空中,也會穩穩地接住。
于是我央求父親給我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變成了一根花槍了。
我便開始認真地練習?;屃?,走哪練哪,連上學也帶著,經常把校園當成舞臺,邊轉花棍邊大吼一聲,還吸引了不少師生圍觀。
可惜,有一天母親拿著那根花棍趕驢推磨時,被驢踩斷了,害得我傷心了好幾天。
中午,戲快演完的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戲臺后面,撩開幕布,想看看戲臺后面的秘密。
只見戲子們有的卸妝,有的整理道具,有的嗑著瓜子,有的抱著小孩,我才知道,原來看似神秘的演員們也是普通的人啊。
突然,一個晴天霹靂把我們嚇得心驚膽顫,原來是看場子的憨老頭正站在我們后面破口大罵哩。
于是我們便落荒而逃了。
回家的路上,我們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
每個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滿了柴草和灰土,可大家還是沒命地翻著。
吃過晚飯,鄰村的一幫孩子也趕來看戲了。
如果他們有人膽敢在我們面前無禮撒野,一場“惡仗”就避免不了了。
我們本村和鄰村的孩子擺好了陣勢,對峙一會兒,如果對方還不服氣,就開始打仗了,當然姿勢遠遠沒有戲里的好看,也沒有音樂伴奏。
一陣廝打過后,鄰村的孩子就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投降告饒了……
后來,村里通上了電,安上了電視,也修建了漂亮的戲樓。
可我卻不怎么愛看戲了。
大概是因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幾出戲,都看膩了,遠不如在家看電視有意思。
要去,也是沖著加演的晚會去的。
其實,我很喜歡戲曲,尤其是時而高亢時而哀婉的秦腔。
父親、五姑、妹妹都是戲迷,而且唱得很動聽。
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時候,總要拉幾段秦腔曲子,拉著拉著,小時候看戲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了。
家鄉又快唱戲了,我真想從百忙之中抽出身來,回家走走,再看一回久違了的戲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1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