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簡介觀后感目錄
讀《季羨林談國學》有感
《走近季羨林》的讀后感(400~1000字)
留心易忽視的美好 ——讀季羨林《槐花》有感
季羨林 ,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
被稱為“學界泰斗”。
小學語文課文中就有他的文章。
從事教育,對此書很感興趣。
全書從很多方面進行分述:《國學漫談》《中國文化的內涵》《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中國經籍之西傳》《中國美術之西傳》《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中國姓氏文化》《老子在歐洲》《雅文化與俗文化》《記學院》等。
本書涉及內容很,季先的話說就是“漫談”。
足見季先生研學之用心,學識之廣博。
季先生是個樸實,真摯的人。
《做真實的自己》(序)中可見。
語言平實,真誠,易懂。
“一個人一生是什么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如實地表達出來。
”
《辭源》上說:“ 國學 ,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
季先生認為:凡是中國特有的,不同于外國文化的,都可列在國學之內;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也屬于國學的范疇;融入到中國化的外來文化,也屬于國學的范圍。
什么是 中國文化 ?
季先生認為:中國文化是兩部分合起來的。
一是認識、理解、欣賞屬于知;一是綱紀倫常,社會道德,屬于行。
中國文化的特性最明顯地表現在它的倫理色彩,它所張揚的‘三綱六紀’,以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精神。
三綱:君臣,父子,夫婦。
六紀: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
這種規則對當時乃至現在整個社會的各種人際關系起到~約束規范作用。
其他國家是沒有這種道德約束的。
幾千年來中國在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影響制約下,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家庭關系,民族關系。
環顧世界,沒有哪個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受這種主流文化的控制。
這真的很重要!長久以來,很多國家都想向我們國家取經或效仿!
季羨林先生認為“中國倫理道德中有兩點值得提倡,第一點是講氣節、骨氣。
”“第二點是 愛國主義 。
世界上真正提倡愛國主義的是中國。
”在中小學學校教育中都可以找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內容。
即:從小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要愛國。
有國才有家,國家強盛了,才有我們老百姓的美好未來。
不僅如此,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有 深遠的影響 。
中國經籍西傳,不僅影響了歐洲哲學,也影響了歐洲的政治。
弘揚國學 亦是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最近讀《季羨林》。
引來些許感慨,片言記述。
書中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季羨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學------------談人生、談讀書治學、談人生感悟。
親近書的日子,讓自己感覺生活充盈而豐盛。
走在路上,懷中揣著一本書,感覺好踏實;每天的生活雖然忙碌,但能咀嚼一縷書香,感覺一天的時光沒有白費,否則會有一種欠債的感覺。
如何充盈自己的人生呢?
一、良好的心態是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的根本。
目前的生活雖然是忙碌的,
但卻是充實的。
自己知道不是一個完人,但足以能夠克服目前的任何困難。
因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大!如果不充分挖掘自己,那樣聲明中的時光會白白的浪費掉。
把組織上給自己安排的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負重看作是一種寶貴的挑戰。
向自己的能力挑戰,向自己的“工作方法、技巧”挑戰。
自是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
但愿能接受這種考驗。
只要你愿意,便不會為自己的付出而疲倦。
我們需要的往往是一種“我愿意”的感覺!
二、吝嗇時間,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邊角料”時間。
時間如同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會有。
在讀書方面,寫隨筆、撰寫文稿、提高
基本功方面要持之以恒。
季羨林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四五點鐘起床,晚上讀書治學幾個小時。
這種對生命的高度敬畏值得我輩學習。
自己雖不能做到每天都像是最后一天一樣珍惜,但應該時刻保持一種“時間就是生命”的意識。
三、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冰心老人送給別人的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由不為!自己尤其應當銘記在心。
人總會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能夠及時地合計一下今后三年的規劃。
思考著如何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如何做一個好人?讓自己滿意,讓大家滿意!
圍繞工作重點,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做。
不要總想著最后的結果如何。
重要的是努力去做,我付出了我的所能,我心滿意足。
盡力了,結果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
但是做不做卻是自己做主的。
在生活、工作的過程中,不可不顧及周圍人的態度,要及時征求大家的批評意見,以便讓自己的工作能更進一步。
最好能在別人批評之前先自我批評。
人貴有自知之明嗎?
當然,也不可一位生活在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中。
因為人與人的看法是不同的,千萬不可學那個“最后扛著驢走路的老頭”。
認準了的事,就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大家可能因為你這樣做而心生異議。
因可能因為你不這樣做而心生異議。
你何不按照正確地方向去努力呢?這也許才是“走自己的路”的真正含義吧!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怎樣才是正確的路?可能仁者見仁,于我而言,莫過于對教育工作有利,對為別人服務有益,對個人修身、健身、成長有益。
生命的質量提高了,生活的品位提升了。
有些看似說假、大、空話的感覺,但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的確是自己最為關注的問題,真假與否,請明鑒!
你是否總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卻從未注意腳下拔地而起的巍峨?你是否總為了榮華富貴,漸漸變得功名利祿,卻從未看得起那些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謙謙君子?你是否總是羨慕同學家的爸爸媽媽,卻一直忽視自己父母的深摯、無聲的愛?……
季羨林先生曾有一次與印度朋友一起參觀北大校園。
路過一棵槐花樹下,印度朋友不禁為槐花清香甜潤的氣味大為贊嘆。
然而季老卻不以為然。
他不禁想起自己曾經也曾經對印度的木棉花感到驚訝,而同行的印度朋友卻一臉不屑。
“難道多的很就不了不起嗎?”印度朋友睜大了眼睛看著面前的季羨林。
人們似乎總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越是看慣了的東西,我們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習焉不察。
或許我們一定要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客觀地去觀察。
或許我們只有等到失去了,才會懂得珍惜。
記得上初中前,我曾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公主”,就連看見家里的小飛蟲也要大叫一聲,甚至連拍死它的勇氣都沒有。
直到軍訓時,身旁的蚊子嗡嗡地飛著,教官的眼睛卻像見了老鼠的貓的眼睛一樣,死死地盯著同學們,警告道不許撓蚊子塊。
身上的蚊子塊就像一塊奶酪,不停地誘惑著我,明明可以輕輕伸手撓一兩下,但在教官的“透視眼”下,便什么小動作都不敢做了。
我這才體會到家里沒有蚊子的美好。
既然如此,既然無動于衷,能否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不易發現的美好呢?
匆匆的腳步停了下來,我發現了媽媽總在我去學校前偷偷地為我檢查書包,是為了不讓我漏帶任何東西;我發現了爸爸每走幾步就要回頭,是為了不與我走丟;我發現了老師即使成天咳嗽,仍然不會少說任何一句話,不是為了工作,而是愛我們。
我發現了家里綠蘿的綠意盎然;我發現了野菊叢叢地微笑著,默默裝點著綠色的草叢;我發現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浩然的魄力。
我發現了煎餅攤的阿姨總是沖著每一位客人微笑著;我發現了小區里的花貓總是把垃圾堆旁的肉骨頭給小貓吃;我發現了有人會彎腰輕輕拾起地上的紙屑扔進一旁的垃圾桶。
我發現了……
我漸漸發現,這周圍的一切的一切,竟那么美好。
身邊的人、事、花、草原來就是冬日里溫暖的陽光,是林中的昆蟲們,一下子都活了起來。
人們仿佛更美了,花鳥魚蟲仿佛更有活力了。
這個世界,原來就如初升的陽光,如春天的新葉,正洋溢著無限生機哩!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一切眼前的東西聯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
所以,“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從現在開始,留心生活中易忽視的滴滴美好,你會發現,你的生命也會變得更加充滿活力與生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1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