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記憶館觀后感目錄
電影記住鄉愁觀后感300到400字如何寫
回到自己思念的故鄉,沒想到故鄉的變化如此之大,心情自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的心情是如何變化的?
思鄉題材的電影
余先生回憶起當年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仿佛近在眼前。
他說:“寫《鄉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
我想,做一個詩人應該懷著廣泛的同情。
不設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
”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
那時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于要離開了。
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然而,余先生的鄉愁當然遠遠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20年了,擔心有生之年回鄉無望。
他是那么的驚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然而卻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啊!就在這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系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處啊!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在這首詩里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系起來的物,借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么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贊美這長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讀著余光中的鄉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那么,你就永遠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在我看來,欣賞文字不僅僅欣賞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帶給人的感受。
余先生的詩在乍看之下,讓人佩服它的寓情于物所選的“物”是那么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卻發現巧妙之下涵蓋的是那么深沉的孤苦與無奈。
但是,這又讓我想到了更孤苦更無奈的是“惆悵此情難寄”之人。
相比之下,余先生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相思還找得到可寄托之物,也還有可相思之人。
是感慨萬千 我回故鄉本是喜的,因為故鄉在我想象中是很美好的,可是來到之后,發現全部是以前的那個故鄉,自然失落,同時,以前很要好的的潤哥,和那個美麗的楊嫂,他們的變化,簡直讓我驚嘆不已。
封建社會的潛規則讓他們變了,守舊、呆板。
由喜到悲到無所謂了。
我這一形象用的是側面描寫的--襯托手法 通過對現在故鄉景物的一些描寫、還有楊嫂、潤哥他們對他的一個態度描寫,襯托出我,是一個歸鄉無奈感慨的游子形象。
《鄉愁》電影觀后感
舒浩侖的《鄉愁》是一部關于上海的私人影像記憶,記錄了一個將要拆遷的靜安區石庫門小區大中里的當下和往昔,片中出現的人物都是和導演生活記憶息息相關的親人和鄰居,舒浩侖導演以平實的心態記錄了作為寧波移民的祖孫三代在這個城市變遷過程里經歷的一切,在這些耄耋老人的回憶里我們甚至可以感到我們自己的童年,這部記錄片告訴了我們一個方法論,怎樣在一個小的題材里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境遇。
《鄉愁》電影觀后感
前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一位夢幻般的導演,他以七部長片、一部短片,如此少的作品,卻與伯格曼、費里尼并稱電影界的“圣三位一體”,地位崇高可想而知。
他是所有藝術電影愛好者和電影專業學生的噩夢——他的影片大都十分晦澀,看的時候極其痛苦。
但他的影片又是這些人必讀的東西,畢竟少了他,電影藝術就不完整,我和很多朋友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塔”。
老塔的畢業作品就拿下了紐約學生影展首獎,處女作《伊萬的童年》一舉奪下1962年的金獅獎。
此后多次獲得戛納影展的評審團大獎,1983年《鄉愁》拿下戛納最佳導演獎。
若不是蘇聯電影體制的問題,老塔可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就我的觀點來看,老塔是真正屬于源頭意義上的導演。
他開創了“詩電影”的電影方法,并在探索電影語言的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到今天也不能完全理解的、復雜的電影語言,它超越時代太多了。
所謂天才創造藝術的范式,老塔創造的范式,竟然到現在都無法被模仿。
而評論家們則在努力的試圖闡述老塔夢幻影像中的涵義,到今天也不甚成功——所以老塔真的是一個噩夢,在他的影像面前,幾乎所有人都會無地自容:那種表達太偉大,而我們太渺小。
甚至連與老塔齊名的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曾說:“初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個奇跡,驀然我發覺自己置身于一間房間的門口,過去從未有人把這房間的鑰匙交給我。
這房間我一直都渴望能進去一窺堂奧,而他卻能夠在其中行動自如,游刃有余。
我感到鼓舞和激勵:竟然有人將我長久以來不知道如何表達的種種都展現出來。
我認為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夢境。
”以幽暗晦澀著稱的伯格曼尚且如此,老塔影像的精妙可想而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1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