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年華觀后感目錄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 )之年。
《涼詩詞》的意思十萬火急!
歌曲醉仙歌是什么意思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楊權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
以后稱童年為“總角”。
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
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老年頭發蒼白如艾。
《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 古?。褐?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亦作“古?!?。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臺背”。
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
”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謂百歲老人應由后代贍養。
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期頤。
” 也談古代年歲的別稱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周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
后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
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
《通俗編·婦女》:“宋謝幼 詞:‘破瓜年紀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
《通俗編》又云:“若呂巖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
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
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于《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于《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
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鐘”、“潦倒之年”的。
《廣韻》:“龍鐘,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 ,故云。
”
是這個嗎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這有官方文,看了應該能明白
天有酒仙名炮,舉于市井也。
數年后,蓋因天界美食繁多,不幸發福,炮姿全無,走路盡顯搖擺之狀。
天帝遂賜名曰晃。
且限其薪資,令其減肥也。
晃為果腹,私釀美酒兌水賣至人間,有虔人購之上供,天帝品之,驚覺此酒乃晃獨活,卻是淡了十倍。
遂突擊查閱酒窖,千余壇兌水酒得以曝光。
恰逢三月十五,天帝怒將晃仙謫往凡間,令其飲完兌水酒方可回歸天庭。
晃人間居所有鄰為妖,嗜酒如命,然則不善品酒,每每越墻而過偷晃仙酒喝,絲毫不能發覺乃兌水之酒也。
晃仙樂得有妖助他飲水酒,起初佯裝不知,而后索性大開蓬門邀請妖君來共飲水酒。
每每妖君大醉而歸,而晃仙千杯不醉。
久之,晃仙疑而問妖:如何才能醉一場?(天帝在天庭聽見,心中怒道,若不兌水,便能飲得醉了。
)
妖君不愿承認乃自己酒量小之故,遂憶著曾讀過的書文雅雅地亂吹一氣,竟也把晃仙瞞了過去。
終有一日,晃仙良心未泯,欲釀未兌水之酒予妖君。
掐指一算,唯有纏夢酒耗資最少,釀法最簡,遂取霜遲花釀之。
未料慣性使然,纏夢酒中又兌白水若干。
晃仙發覺時已遲。
不敢告知妖君實情,謊稱要謫往他方,消失于舊宅。
拖延些許時日,直至下一花期,釀成方攜纏夢回。
天帝感其所為,以術法消其贅肉,恢復炮之名號。
皆大歡喜也。
作者:夜小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1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