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戲曲觀后感目錄
求傳統戲劇觀后感一篇(急)
京?。际坝耔C>觀后感1000字
一篇越劇的觀后感400至500字
《五女拜壽》觀后感
歲寒方知松柏健,
患難相守品德全。
壽堂重敘天倫樂,
情深和睦笑開顏。
這部戲主要講述了,明朝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奸臣嚴嵩的專權不滿,欲告老還鄉。
他六十壽誕之際,眾女兒、女婿奉厚禮進京拜壽,并爭迎二老去歡度晚年。
貧寒的三女楊三春偕胸懷大志的三女婿鄒應龍前來拜壽,卻受到冷遇,二姐雙桃恃寵欺凌,并挑唆楊夫人將三春夫婦趕出楊府。
楊繼康的族弟楊繼盛誅奸未成,株連楊繼康削職抄家,逐出京都。
頃刻之間,合家逃散,骨肉分離。
只有婢女翠云仗義相伴二老千里投親。
不料二女雙桃見二老落魄,拒絕奉養。
同窗兼親家陳松年懼怕嚴嵩淫威,也不敢接納。
大女婿為圖飛黃騰達,竟認嚴嵩為義父。
楊繼康夫婦和翠云流落街頭,瀕于絕境,巧逢三女楊三春,將二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
三女婿鄒應龍出仕朝堂,施計斗倒奸臣嚴嵩,楊家冤案昭雪。
適逢楊老夫人六十壽期,眾女兒、女婿又前來拜壽。
楊老夫婦逐走寡廉鮮恥的大女婿,惟利是圖的二女雙桃見二老已將患難相從的翠云收為義女,無地自容,羞愧離去,親家陳松年也前來賠禮道歉。
楊家經受了一場興衰榮辱的變遷,壽堂上呈現出一派樂享天倫的動人景象。
在這部戲中的演員,雖然沒有哪個余音繞梁,但每個都把角色表現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臺上哪個可愛,哪個可恨,哪個看了讓人同情,哪個看了讓人謾罵,歷歷在目!沒有主角,沒有配色,這是一個整體的杰作!
記憶,也許是人類所有感知當中,最有靈性最富人情味的一部分。
它把傷痛與美好,溫暖和感動一一過濾,最后洗磨成為歌詠傳奇。
貧寒的三春夫婦,也許是《五女拜壽》里,最讓人感覺神清氣朗的存在。
鄒應龍擲地有聲的回答,滲透著人們對氣節的深深期許。
借著小丫頭翠云的口,顧錫東說,一個人,應該學問好,骨氣好,心腸好。
這是世事滄桑顛撲不破的,做人的大智慧。
人生不會總是那樣明媚無憂,要經歷風雨,才會看到生活,真正的顏色。
志得意滿的大女婿俞子云,刁蠻的二女兒二女婿,不諳世事的四女和五鳳,那一張張曾經如花鮮妍的笑臉,在生活的催逼面前,漸漸惶亂失色。
年青的演員曾經詫異,反面人物,為什么會讓觀眾那么動情?也許是因為,那些藏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傷痛,賦予了這些角色別樣的魅力。
楊繼康的一生,或許都將為這樣一些瞬間而驕傲。
他經受得起任何霜雪刀劍,生命因為尊嚴而璀璨。
人格的光芒,映照著在故事里一起成長的人們。
艱難波折,磨礪出人性中最美麗的一面。
如果不是這千里相伴的風雨旅程,誰能夠事先預想得到,小小丫頭的翠云,有著那樣的義膽柔腸?翠云也不會知道,在風寒雪冷的時候,南京城外,有一雙手,等待著,把她扶到溫暖的草堂。
有很多人在猜,是不是因為要給翠云安排一個歸宿,才有了鄒士龍這個角色。
也許是吧,誰不希望善良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暖意呢。
在創作者們體恤的設置下,這個歸宿,是那么的可愛
為了那些動人的點滴,他們是如此精心的磨合著。
這個溫文純樸的少年書生,是風雪旅途中,最好的慰藉。
有誰不會愛上這樣熱騰騰的一碗姜湯呢?
也許,《五女拜壽》算不上是一個足夠快樂的故事,曾經有過背棄與傷害,也有磨難和痛苦。
但無論如何,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著正義和溫情,可以讓人信賴。
在故事的結尾,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一切陰藹都散盡了。
一扇門合上的時候,另一段人生歷程已經在轉角處等待。
記憶,把歲月的點滴一一定格,成為生命中的傳奇。
在這個我們曾經傳唱過的故事里,什么讓人如此的念念難忘?是生命的尊嚴,真情的溫暖,還是氣節的堅定,人性的美好?
在我們的記憶里,還有著多少這樣讓人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的珍藏??!
《五女拜壽》這一經典讓我久久回味……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劇折子戲,叫做《拾玉鐲》,它是京劇《法門寺》的一折。
整個內容充滿動感,豐富有趣。
以花旦做工為主,雖然唱詞不多,但是卻十分的引人入勝。
演員僅僅通過眼神,肢體的配合,表現出了小姑娘孫玉嬌的豐富內心情感。
我十分的喜愛這出戲。
這折戲沒有如《西廂記》一樣轟轟烈烈的劇情,沒有像《龍鳳呈祥》一樣極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劇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戲迷票友中廣為流傳。
劇中講述了一個芳齡小姑娘在家里邊做刺繡邊在門口等山上進香還愿母親,恰巧年輕男子付鵬打門口經過,便產生了愛慕之情。
付鵬因禮數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門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鐲。
小姑娘孫玉嬌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鐲拾起來。
恰巧這些被劉媒婆看見了。
劉媒婆便要去了孫玉嬌的刺繡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實,我覺得這個劇情十分的簡單可愛。
最引人入勝的就是三拾玉鐲。
孫玉嬌小心翼翼的打開門,看到付鵬已經離開,然后欠身先前觀望,十分欣喜的發現地上有一個漂亮的玉鐲。
這時候,演員走小碎步倒退并雙手做成圓形,告訴大家自己發現了這只鐲子。
興沖沖地向前去撿,卻又覺得十分不好意思。
轉轉眼珠想了一個計策,神不自知鬼不覺的把這只玉鐲拾起。
孫玉嬌一會兒興奮先前跑, 一會兒佯裝淡定,手絹一甩,指著玉鐲雖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
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來。
我看到這里忍俊不禁還為那個小姑娘著急,她怎么還是不撿起來啊。
演員翻起手腕,蘭花指遮擋臉頰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鐲,還是因為怕丟臉而向后退縮。
只見她手指自己的臉頰,向我們表達她自己真是不害臊。
本想關門再也不見玉鐲,但是最后還是因為舍不得而回頭。
她兩只手搓著自己的身體,著急,羞澀,好奇等等復雜的情緒,被演員極其到位的表達出來。
京劇不愧是藝術的瑰寶,能夠用手眼身步表達出如此豐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最后,小姑娘前前后后的看著,最后裝作喊自己的母親,用手絹蓋住鐲子。
她扭捏的捂著雙頰,一步一挪,合著歡快清脆的琴音,終于把玉鐲拾了起來。
孫玉嬌三拾玉鐲,月老巧引紅線,成就了美滿的姻緣。
拾玉鐲蘊含了多種京劇的藝術表演特征。
特別能夠在這里體現的就是虛擬性。
在劇情的開始,孫玉嬌打開大門,先是推門后是用手拉門閂,最后是兩只手一起開門,同時身體向后傾。
腳下的圓場,花旦挑逗的眼神與形象的動作相互配合。
雖然舞臺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表示門的道具,但是卻真的是像演員拉動了一個活生生的門。
還有后面孫玉嬌轟趕公雞,發現少了一只出門捉雞的場面,演員小心翼翼的兩臂展開,簡直是活靈活現。
我充分感受到了京劇那一桌一椅一世界的獨特魅力。
曲終幕落,觀眾們久久不愿意離開。
為京劇演員的精彩演技而連連叫好。
真的,京劇沒有十分華麗的背景,沒有大型交響樂的襯托,沒有發達的科技支持,只有演員們在舞臺上精彩絕倫的表演,跌宕起伏,美不勝收。
每次看完戲,我都一種靈魂被洗刷了的感覺,沒有喧鬧與浮華,留下的是傳統的經典,價值非常。
越劇藏書之家觀后感
越劇《藏書之家》是近年來浙江小百花的新排劇目,可以說從舞臺布景到人物服裝、唱腔上都與傳統越劇有著很大的不同。
故事講述了著名藏書樓“天一閣”在明末清初時藏書守書的故事。
天一閣主范容與姨娘侍書夫人皆癡書之人,才女花如箋更是癡書十年,自嫁范門。
不料新郎從軍,尚未謀面而身先殉國。
三個人的命運皆與書樓緊緊相連。
在一片富有文化氣息的大幕中,《天一生水》的主題曲響起,緩慢的曲調似乎又把人們帶回了百年前的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大幕拉開,在一片急促的節奏中原本優雅的花旦臺步顯得匆忙而凌亂,而天一閣的藏書故事就在兩個小人物的敘述中開場了。
第一個出場的主要人物是洪瑛飾演的侍書夫人,在經歷了《陸游與唐婉》一劇的轉型之后,洪瑛的表演顯得更老練自如了,無論唱念還是人物的眼神動作都表現不俗。
一小段戲就初步塑造了一個既癡愛書卷又持家艱難的掌門女子的形象。
相對于洪瑛的表演,茅威濤飾演的范容在剛出場時似乎沒怎么進入狀態,只見一個繼承祖業的守書人臉上充滿了光輝與自信,還有一股自以為是的瀟灑。
與其說這樣的表情適合范容倒不如說它更適合現在功成名就、炙手可熱的茅威濤。
好在這樣情況很快不見了,茅茅的表演也慢慢的進入了角色,作為一個名角,其表演還是有許多可圈點之處的。
但我個人認為,在祭拜李贄一場戲中,范容的尋覓先生陰靈的眼神坐得太實了,受祭陰魂想來是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某些飄忽不定的空間內,用這般確定的眼神豈能與之交流?所以我認為,此處的眼神還是飄忽一些的好。
第二場開始,呈現給大家的是范門曬書之場景,唯一覺得別扭的是當孫知府到來時,曬書人一個個以緩慢而整齊劃一的動作游魂似的退場,看起來挺不自然。
說句刻薄的話,這些人此時的表現像是中了什么魔咒。
在這一場中,由于《焚書》的出現,主要人物之間復雜的感情開始萌發和顯現。
范容與其嫂花如箋因“賣田收書”一事實現了心靈的第一次交匯,知音之意含而微露,這最能把越劇的含蓄之美發揮出來。
而范容與姨娘侍書夫人的感情也似乎不止于表面顯現的這么簡單。
這臺戲對觀眾心靈的震撼開始于第三場的抄書,范家在經濟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放棄藏書守書之志,上下一心,毅然決定抄書以藏。
這場面不僅震撼了觀眾,也震撼了夫亡欲去的花如箋的心靈。
在“清貧不失志,肝膽照先賢。
一句一慷慨,書罷乾坤現”的大氣詠嘆的唱腔中,范門的藏書精神初步顯現。
花如箋這個人物對書樓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僅決定永留范門,還拿出自己的嫁妝助范容收書。
在第四場中,最精彩的唱段要數“三跪求書”,不僅唱詞精練,而且曲調由慢板逐漸過渡到快版,感情層層遞進,把一個藏書人迷茫、堅毅、不計榮辱的復雜內心演變過程逐步呈現在觀眾面前。
美中不足的是三跪的動作設計有些粗放,缺少越劇的美感。
為求《焚書》,花如箋不得不決定走出范門。
然而天一閣主范容此刻方才知曉“此情亦深”,因而決定留人別書。
別書一場中有大段念白,這讓我不禁開始懷疑如今的越劇有話劇化的發展方向。
其實后面的唱詞中有些意思是與這段念白重復的,我認為這段念白大可以與后面的唱詞精簡合并。
我一直以為舞臺劇的一大魅力就是能通過演員的表演在觀眾的腦子中搭建出本不存在的虛幻的景物。
比如,從下樓的動作中看到了樓梯;從兩只手的推送中看到了門窗等等。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場戲卻拋棄了這一大魅力,硬是弄來了一大堆塑像來代表天一閣的歷代藏書人,還讓范容與花如箋穿梭其間興奮的來了長長的一段話劇式的念白。
為什么不能用人物的動作表情及唱詞腔調來招喚出歷代藏書護書之人,讓他們永駐觀眾心頭呢?這在技術上也許難度大了些,但效果一定要比用一大堆塑像好得多。
全劇的尾聲部分把戲劇推向了***,在一封情深意切的書信中,一切的迷底都揭開了,孫知府的形象也在些時更加復雜而豐滿。
在一片悲壯的音樂烘托中,天一閣主范容終于實現了雙書合壁的夙愿,他以一種近乎儀式的神圣將雙書封存。
然而為了斯文永繼,我們的藏書人付出了太沉重的代價。
初觀此劇時總覺得故事不夠連貫,總感覺講不出具體是個什么故事。
人物形象雖然豐滿,然而故事背后所隱藏的深刻主題不易被清楚挖掘。
這大概是幾易其稿的結果吧。
該劇最早名為《藏》,故事性比現在看到的要強,據說是公演后又根據觀眾意見做了幾次大的修改,可惜由于條件所限,我至今未見《藏》劇,故無從比較
劇中人物的服裝不必說,自然華麗,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慮,演員的服裝上都少了一件可以輔助表達人物感情的重要道具——水袖。
我們知道,水袖的表演也是我國戲曲藝術中的精華,如果僅僅是為了服裝華麗而取消之,不免因小失大。
另外,整臺戲的有歌劇化與話劇化的傾向,這讓我不太能接受。
誠然,越劇還是一個較年輕的不成熟的劇種,它的發展需要向兄弟藝術學習,但我想這種學習不能丟開越劇的根本吧。
希望越劇不因循守舊,希望越劇能有更多的改革,但我更希望若干年后我們看到的越劇還是越味十足,有越人特色的越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