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情懷觀后感目錄
第一師范觀后感
讀《師范生應有之觀念》隨感
記得在附屬一小讀書的時候,每天進出都能見到校門口屋楣上的大匾。
上面是偉人毛澤東的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座以黑色為基色調的學府仿佛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這種信號可能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但這座古樸的殿堂卻讓無數人心生敬仰。
他坐落在并非很喧鬧的街區,從屋頂到墻壁都顯得古樸典雅雖然不華麗卻很莊嚴。
信步登上妙高峰,一座新教學樓奪目眼前,走進操場來到青年毛澤東銅像前,仰望銅像,不由的為此人心生敬意,在銅像底座題寫著偉人的詩篇,瀟灑流暢筆鋒彰顯偉人豪邁一生,隨風“飄逸”的衣衫迸發出青春朝氣,彪炳偉人青年時代宏遠志向和救國救民擔負天下興亡的英雄氣概。
還是那口井,使我回憶起偉人青年求學時的一段往事,想起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走進教室,整齊的桌椅仿佛演繹著一代人杰的勤學上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狂熱勁頭。
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更應繼承這種優秀品質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自己都是收益無窮的。
第一師范曾經遭遇過文夕大火在戰火中化為灰燼,然而學府猶如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現在的建筑大都建于解放初期,依舊而建與往日建筑沒有太多區別。
學府因偉人而著名,偉人因學府而成就。
青年毛澤東十分好學,他出身富農家庭,畢竟是城市求學當時一些城市里的同學譏笑他是“土豹子”歧視他,然而他卻并不理會,刻苦學習,用他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
想到這里我再次被偉人的寬大胸襟和好學的品質所折服,偉人出身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又是不凡的,偉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然而他的精神品質與人格魅力與母校交融在一起,不會消亡。
每一個游歷這里的人都會受益一生的。
牛和英
無論年齡大小,教齡長短,從事教育教學,“教學相長,不學則不能教”,這是毋庸置疑的。
讀書并不一定非要研究治學,但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總會有自己的感悟和收獲。
雖不能如蠶食?;\繡,但與同事共讀一書,分享所得,交流學習,亦是樂事。
我讀《師范生應有之觀念》,是按自己的讀書習慣看的。
先一目十行瀏覽完“六大塊”:一、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業;二、再教育乃一種快樂之事業;三、各種教育之職業皆須視為平等;四、教育為給兒童需要之事業;五、教育為制造社會需要之事業;六、教育為師范生終身之事業。
然后細讀自己有感覺的部分。
第一、五和第六部分有關個人事業選擇,所以致志、主義和職業精神;而第二、三和第四部分則偏樂業、價值和情懷。
讓我有更多感悟與共鳴。
教育乃一種快樂之事業。
教育系統非樂土,但教育事業是快樂的。
若教壇之事,只要無名利可圖,則一概應付,焉能體會育人之樂?只有體會到育人過程樂趣,哪怕事務繁雜,也能“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反之,即便事少體健,也會牢騷滿腹,橫眉冷目,目中無“人”,忘記初心。
教育為給兒童需要之事業。
“教育者,乃為教養學生而設,全以學生為中心”“若無學生焉有學校?”“然則教師與學生,焉可無同情耶?”“即以學生之樂為樂,以學生之憂為憂”“終日僅一見教師之笑,不可謂不威嚴矣”……深以為然。
師生本應休戚與共,同情共情,然現今校園,鮮聞師生共鳴,其樂融融,而恨鐵不成鋼的斥責威嚴似是常態。
當然公開課或錄制課除外。
陶翁對此比喻“視之為判官、為閻羅”實在是最形象生動不過!
反省自己,有時又何嘗不是這般!都說師愛偉大,都說為了孩子們好,都說滿懷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可是我們為什么不能帶著愛和尊重微笑著與孩子們溝通呢?為什么非要面目猙獰威嚴地去展示師愛呢?
微笑著去愛,真的很重要。
對于學生,老師的微笑就是一種欣賞、一種力量、一種坦蕩、一種寬容、一種幸福體驗、一種激勵和關愛……真誠的微笑它能使我們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最愛”。
豁達開朗,健康心態去工作生活,言行、底蘊、心靈像陽光般純潔、公正、熱情,孩子們才能時時處處感受溫暖。
只有內心溫暖的人,才會去發散愛,反饋愛。
現在我們傳遞給孩子們太多靜態的知識,忽視了對生命的觸動,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越學習,內里越虛弱、不快樂。
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空心人”,是不是如此而來?我們豈不是始作俑者?細思極恐。
保持學習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
當初參加讀書群亦是逼著自己感悟學習。
很久不這樣讀一文,由點到面,浮想聯翩。
今晚早早哄娃入睡,起來夜讀,不料最后扣頂“帽子”,深感責任重大,還是罷了罷了,悄末聲息,洗洗睡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