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哲學觀后感目錄
莊子心得 讀后感 500字
《莊子》讀書心得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 吳淼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
記得在我的大學時代,博學多才的中古文學老師最喜歡講的也是莊子的作品,在學校組織了我們集體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
貧而樂道,不慕富貴。
他是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
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
于丹用內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的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
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我們的快樂,就是可以從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眸子里,看見他們對你的喜愛,夫復何求!
最近國學吵得沸沸揚揚,終于還是讀了其中一書。
應該說,我讀古文《莊子》是不感興趣的,那是因為我的古文水平根本看不懂。
在看不懂原著的情況下,你對這本書的認識取決于這個解讀者的水平。
可以說,于丹的語言很美麗,運用的故事也很精彩,可惜這些故事畢竟不是她自己寫的。
她的解讀,讓我基本了解了《莊子》,一個個寓言和一個個故事。
在我看來,莊子是種人生哲學,而對于人生哲學的解讀,我認為應該是要有豐富人生閱歷的人,才能夠做得讓人更信服,我在猜想身為隱士的莊子也是在體驗的基礎上才能得出大智慧之言。
所以,于丹的莊子心得,僅可作為《莊子》的啟蒙書,如果想再上一個層次,她這本書就后勁乏力了。
比如,在講到莊子的“外化而內不化”時,于丹的解讀是“堅持與順應”,可是我覺得那是對智者而言的,對于盲目的大眾,更需要的恰恰就是內化。
還有一些觀點,就不一一舉證了,因為我的能力不足于評論于丹。
附讀書筆記:
1、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
”(通過于丹的敘述,我認為這真是一條好詩句。
)
有個寓言說的很好,兄弟兩人,他們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樓的第80層。
這天兩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記了看通知,電梯停了。
兄弟倆背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樓底商量一下,決定一鼓作氣爬樓梯回家。
兩個精神抖擻,開始爬樓梯。
爬到20樓的時候,開始覺得很重了,兩個人商量,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到時候再回過來取。
卸下背包,兩個人覺得很輕松,說說笑笑地繼續往上爬。
爬到40樓的時候,兩個人已經很累了,就開始互相抱怨指責。
哥哥說:你為什么不看通知??!弟弟說:我忘了看通知這件事,你怎么不提醒我呢?兩個人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吵到60層。
到了這個時候,兩個人實在疲憊不堪,終于懶得吵了,覺得應該是應該安安靜靜地繼續爬樓梯。
當他們終于爬完最后20層,來到家門口的時候,兩人互相一看,不約而同的想起一件事:鑰匙忘在20樓了,在背包里。
其實,這說的就是人的一生。
我們假定它是80個年頭的人的一生。
剛剛開始的時候,人人都是意氣風發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裝著理想,裝著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愿望。
我們不畏艱險,從腳底的第一個臺階開始上路了,爬到了20歲,這是人走入社會的時候,開始認同規則了,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我們自己奮斗,已經足夠疲憊了,誰還背負著那么多的夢想???先把它安頓下來吧,等到衣食無憂,有了社會的名分和地位,回頭來再拾起夢想也不遲。
放下以后,頓時有這么一陣輕松,大家又開始往前走。
隨著人越來越年長,積累越來越多,爭斗越來越猛,內心越來越焦慮,人不免抱怨。
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責的時候,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回報太少,自己內心倉皇猶豫,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走來。
走到40歲,所謂年近不惑的時候,所有的意氣風發的東西都過去了,人開始變得疲憊,頹廢,互相扶持著再走。
走到60歲,覺得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是應該珍惜的,讓我們安靜下來吧,不要在抱怨了,這個時候大概到了孔天子所謂的“而耳順”,心順應了,少了很多指責,終于走到80歲。
站在最后的這個終點上,突然之間悵然若失,想起來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留在了20歲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還沒有打開的夢想,從來沒有放飛過,從來沒有跟隨過自己,徒然一生,走完了一生的歷程,但是20歲回不去了。
這是一條不歸路。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