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處容舞觀后感目錄
韓國出土1400年前漢字木簡,韓國在古代跟中國有何文化交流?
《大衛 科波菲爾》觀后感
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據韓媒《朝鮮日報》28日報道,韓國大邱市日前出土11塊新羅王朝時期的木簡,其中8塊寫有漢字。
該木簡據推測在公元7世紀初制成,距今約1400年。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有很多的疑惑呢,在古代,中國和韓國有什么文化交流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
韓國的宗廟祭禮指的是在宗廟舉行的朝鮮王室的祭享儀式。
這源自中國新石器時期的巫術文化,經由虞夏商三代發酵,再由周公制禮作樂形成了華夏禮樂文化。
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儒家六經源自周室文化,其中的禮經和樂經就是記述周室禮樂文化的,詩經是專門給樂相配的歌詞,有風、雅、頌之分,其中《頌》是是周室宗廟祭祀的樂歌,禮樂詩是華夏禮儀三位一體的。
韓國宗廟祭禮和祭禮樂就是華夏的禮教祭祀活動,即是頌樂,這個參由華夏三禮中的《儀禮》(另二禮是《禮記》和《周禮》)。
韓國冷戰后期經濟崛起,韓國受日本王室祭祀活動刺激而重新拾起已經被遺棄的宗廟祭祀。
二、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作為端午節前后在韓國江陵地區舉行的一種鄉土祭禮儀式,將古代祭祀儀式以慶典的形式進行展現。
江陵端午祭源自中國端午祭祀文化,韓國江陵端午祭保留了華夏早期的端午祭祀形態,正如日本的茶道保留了中原宋代的茶藝,并不存在韓國本土獨創端午祭祀文化,很多對傳統文化無知的中國人會擅斷韓國端午祭與中國端午節不同,他們對于端午文化的祭祀內涵毫無認知,對紀念和祭祀都已經到了望文不生義的無意識地步,賽龍舟紀念屈原就是在祭祀屈原的儀式,這和孔廟祭孔的儀式內涵是一致的。
三、處容舞
處容舞是為驅除惡鬼、祈求王室平安、迎接新年而舉辦的活動,是一種在宮中進行表演的舞蹈。
處容舞是韓國模仿華夏宮廷禮制的產物,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并廣泛流行于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于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
中國各地還保有濃郁的儺舞,以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遺存較多。
川劇的變臉就是儺舞的一種衍生形態。
雖然韓國許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古代文化中衍變而來的,但是近幾年,韓國卻總是熱衷于把中國文化的許多要素據為己有,對許多源自我國的文化項目頻繁“申遺”,真是有夠厚臉皮。
身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將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對于文化傳承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這本書圍繞著主人公大衛。
科波菲爾,描寫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有善良質樸的老保姆辟果提;有貌似嚴肅卻有菩薩般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甚如意的密考伯夫婦;有恬靜聰明的艾妮斯;有天真浪漫的朵拉;還有兇狠殘暴的摩德斯通姐弟倆;還有卑躬屈膝,陰險狡詐的希普……
主人公大衛。
科波菲爾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7歲時就改嫁。
大衛的繼父是一個兇狠貪婪的家伙,而且繼父的姐姐竟也是個鐵石心腸,不近情理的人。
他們姐弟倆不僅百般虐待大衛,而且把大衛的母親折磨致死。
母親死后,大衛的繼父逼大衛去當童工。
在此期間,大衛有幸逃了出來,去投奔了他好心的姨婆,并被姨婆送進一所很好的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大衛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磨難,但是他善良,正直,樂于助人的天性始終沒有改變。
他在困境中奮發向上,刻苦努力,最終不僅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時獲得了美滿的幸福生活。
讀完整本書,我覺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大衛。
科波菲爾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這個人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他面對困難毫不逃避,因為他深刻的明白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于是他在自己遇到種種困難時,都努力的想辦法去解決。
在解決過程中,他沒忘記自己助人為樂的本分。
他一邊幫助人,一邊解決自己的困難。
最后他獲得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
他的那種堅強和勇敢深深的打動了我,同時也啟發了我不管自己遇到多少困難,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堅強的去面對,想法設法去解決,才能戰勝自己,才能成功。
這才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
就拿我們小學生而言,也許幼小的我們還不需要挑起生活的重擔,不要經歷種種磨難,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學習,大衛這種不怕遇到困難,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正是我們最需要學的。
有些同學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攔路虎”,便馬上唉聲嘆氣,第一個想法就是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再者就是放棄。
從來沒想過,靠自己的雙手去解決問題,去探索問題的出路,沒想過那樣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才能,我也不例外。
希望這本書啟迪了我,也能啟迪廣大讀者,特別是像我一樣的小學生,讓我們一起加入學習大衛。
科波菲爾精神的熱潮中來吧
1、宗廟祭禮
宗廟祭禮是在宗廟舉行的祭享儀式,是朝鮮時代國祭中規模最大的重要祭祀。
所謂宗廟,是供奉朝鮮時代歷代國王、王妃以及國家功臣靈位的祠堂。
宗廟祭祀起源于我國周朝,傳入朝鮮后從新羅王朝一直保存到朝鮮最后一個王朝。
目前的韓國宗廟祭禮儀式已經演變為前皇室家族的后裔在其他文化組織的協助下的演出,國王的角色由一般由家族中的一名高級成員扮演。
2、盤索里
盤索里是朝鮮曲藝的主要藝種之一,最早出現于17世紀。
盤索里的意思是在大庭廣眾面前演唱的歌。
演員以唱為主,說唱結合,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人物眾多、情節復雜的大型作品。
盤索里具有一人多角,“化入化出”,以唱為主,說中有唱,唱中帶說的表演特色。
由于盤索里富有敘事性,便于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懷,逐漸成為朝鮮族群眾十分喜愛的音樂形式。
高水平的盤索里是多種藝術的綜合,演唱者一人在鼓手的配合下,僅用自己的歌聲、說白、身體動作和作為道具的一把扇子,便能夠描繪世界萬物的沖突與和解、善與惡、美與丑的關系。
3、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農民在端午節氣時間里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
活動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為期二十天至一個月。
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并會舉行跳繩、假面制作等傳統游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將祭孔儀式、薩滿教儀式和佛教儀式融為一體,是端午祭的特點之一。
通過儀式祭獻神靈,以保當地居民生活富足安寧,因為當地居民相信自然災害是潛在的。
每年,有大量游客來觀禮,并積極參與儀式的準備活動:做端午祭扇、釀造圣酒、畫官奴假面、包粽子吃粽子、用艾利斯河水洗頭。
從節日的傳統語境上看,它的功能之一就是打破了社會階級,允許所有階層參與。
今天,這一點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社區意識的加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處容舞
處容舞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朝鮮族面具舞,以紀念東海龍王之子處容為基礎演變而來。
它是韓國現存最古老的新羅時期宮廷舞。
通常在年底表演,被賦予辟邪和驅邪的意義。
處容是韓國傳說中的龍王的兒子,他是長著人身的神,并且通過歌唱和舞蹈把他在凡間的妻子從天花鬼手中解救了出來。
舞蹈由五名男子表演,他們分別穿著白色、藍色、黑色、紅色和黃色的服裝,象征四個方位和一個中心。
他們的面具是淺酒紅色,代表著人神,長著白牙、戴著錫耳環和鉛珠項鏈,一頂黑帽,上面飾有兩朵牡丹花和七朵桃花,用來驅邪避惡、祈福納祥。
舞蹈者的動作姿態威嚴、充滿活力,風格多樣、音樂節奏豐富,間有一些抒情歌曲的唱誦。
關于處容的大部分民間神話,包括相信將他的形象刻在房屋的大門上,可以祛除天花和其他疾病,處容舞還體現了儒家的哲學,尤其是五行論。
處容面具的制作也是展現傳統工藝技能的重要機會。
5、靈山齋
靈山齋以迎接天地眾神的儀式開始,它包括歌唱、儀式裝飾以及各種儀式舞蹈,如鈸舞、法鼓舞和禮服舞,結束時的告別儀式是佛國來世景象的表現。
其他構成部分包括凈身儀式、茶禮、向佛和菩薩獻供品(米飯),邀請眾人走進真理之門的布道,以及祝賀逝者進入天國的供品。
靈山齋主要由首爾的韓國佛教太古宗保護下來,遍布韓國的寺廟都會舉行靈山齋,以幫助眾生通過敬拜和尊崇佛、法和僧而參透真理。
靈山齋儀式既是價值觀傳承與藝術形式的重要空間,又是冥想、修行與參悟的空間。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