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張騫觀后感目錄
張騫出使西域故事你的有什么感受
張騫出使西域讀后感四百
張騫通西域給你的感觸是什么?
讀了《出使的故事》后,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張騫是西漢時期的人,當時在全國招募出使西域的人選,張騫就成為漢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人。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途中遇到了匈奴,被匈奴抓了起來,在那里娶妻生子,就這樣過了十余年。
他手持漢節,始終不忘自己的使命。
最后他終于找到一個機會逃跑了。
后來他又來到,向國王提出聯合對付匈奴的事,逗留了一年多,他見結盟無望,只好返回。
又過了七年,張騫再次受命出使西域,直接目的是聯絡,他到達烏孫后將重禮送給烏孫,并說雙方如果能共同打敗匈奴,就把烏孫,可是烏孫王一直避而不答,所以沒有結盟成功。
公元前115年,張騫在烏孫使者的陪同下回到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漢朝聯系一個盟國,以便共同打擊匈奴。
雖然他兩次出使西域都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卻打開了一條通往西域的貿易之路。
張騫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舍身忘死的獻身精神。
今天,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在學習上也應該像他那樣不怕困難、堅韌不拔
在中國古今時代中,有許多的英雄先烈。
是他們,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技術,更多的知識;是他們,讓我們享受到了新的生活,創建了新的國家;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在這段日子中,我學習了《絲綢之路》這一課,并認識了創建“絲綢之路”開端的張騫!初識他的時候,我只知道他只是一個運貨的而已,可我沒想到他卻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電影有許多鏡頭,使我目不暇接,但最使我記憶深刻的畫面。
就是匈奴抓住了張騫讓他見單于時,要求去節墨面的情節。
當時,我看見張騫被綁在一根柱子上,臉色發白,衣服破爛不堪,已經奄奄一息了。
這時,單于召見張騫。
侍衛走到外面,站到張騫面前,趾高氣揚地說:“我們本單于要待見你,你要去節墨面。
”“去節墨面?那是對我們漢朝的侮辱,我就是死,也不會去節墨面!”“我說你這個張騫,是不是找死啊!”就在這時,單于說:“把他帶進來!”張騫進去了,侍衛讓他跪,他也不跪。
這時,我深深地感到張騫全身充滿正義感,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當我聽見“去節墨面”這個詞時,感覺挺稀奇的。
在網上一查,原來是這個意思:“去節”是沒收節杖,節杖在漢朝代表天子,則去節是對使節的輕視和侮辱;“墨面”古代的一種刑罰在面額上刺字染成黑色,就是在臉上刺青,是一種懲罰。
髡首墨面以毀其容。
多么可怕,殘忍的詞語....可見當時,張騫是多么的氣憤!
對于張騫。
我有許多佩服之處。
首先在匈奴地帶生活了整整十年,一般對普通人來說,飲食起居都已經不成問題了,就永遠居住在這里吧,反正漢朝的人肯定都以為我死了。
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
可張騫不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即使被匈奴軍一次次抓回來,可他總是鍥而不舍,一直尋找著逃跑的機會。
他堅持不懈,令我佩服。
其次在回家的路上,并不是我想的那樣太平。
他被若羌族扣留了三年,再有一次若羌族的士兵不注意,逃跑了。
在去漢朝的路上,他把騎著的馬割掉,吃馬肉飽饑,可是吃完之后,就沒有任何東西了。
等他回到長安時,身材變得瘦骨如柴,臉色蒼白,像一個乞丐一樣。
但一樣能證明他的真正的身份,那就是在破爛衣衫中的那塊節杖...其實,在他餓的時候,他有權利可以把節杖換成食物,可他沒有。
因為他愛國,這點,我佩服!……
當皇上知道張騫的歸來消息時,立馬把大臣們,樂隊們,集合起來,迎接張騫。
當皇上看見張騫的摸樣時,心里已經疼痛萬千了。
當他回憶起當年的張騫,和現在的張騫。
他老了,出使西域13年的他——張騫,回來了!臉上的皺紋,代表著他回朝的喜悅;衣服的破爛,代表著他一路上的千辛萬苦。
那一刻,那一瞬間,所有在場的人,都落下了淚水,皇上也不例外。
當一顆顆淚珠落在地上時,有的是辛酸的淚,有的是感動的淚,有的是喜極而泣,這些都足以證明,張騫回來了,我們的英雄回來了!
公費出國就是好。
又立功又揚名又長見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