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名言警句目錄
基辛格名言
基辛格的名言有哪些?
【通俗文案類】
1、任何外交家都清楚,在外交中,不論是主動的或是被動的,運用一些使對方困惑不解或陷于混亂狀態的技巧,那是絕對值得的。
2、不管問題涉及到國家利益或是個人生活的具體方面,只有一點是一成不變的:要實現任何目標,只能以對方同意接受的方式來實現。
3、必須把意識形態看作是一種客觀存在,因為這是決定國家利益和國家戰略的基本因素。
4、歷史常常重復自己,而人們卻不經意。
5、成功的中國必須維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
6、外交總是以本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
7、國家的利益永遠是至高無上的。
8、只有當一個民族對現實的不滿和改革的愿望發展到迫切程度,才會出現革命。
9、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應一律待之。
10、中國實際上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已具備了作為一個大國所應具備的條件。
歷史只有在回顧時才有意義,而且永遠不會有最后定論。
全世界的黑暗,都擋不住一根蠟燭的光明。
長城是中國軍事勝利的輝煌見證,但也表現了中國固有的弱點。
它表明中國盡管具有強大的實力,但也對自己的薄弱之處心知肚明。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但沙皇與中國的皇帝有一個重要的區別。
中國人認為,中國皇帝統治子民靠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沉穩。
俄國人責任為,沙皇維系其統治靠的是一種能力,一種以不容他人挑戰自己權威的方式貫徹自己的意志,讓所有旁觀者深深感受到俄國這個國家無比強大的能力。
There cant be a crisis next week, my schedule is already full.
下星期不可能有危機,我的日程表已經排滿了。
國際環境之所以混亂無序,是因為不存在一個可以確保世界安全的世界政府。
中國的政治家靠的是運用豐富的外交和經濟手段,誘使中國潛在的外國敵手與它結成比較容易駕馭的關系。
“圣戰”有時會激勵已經很強大的一方更加拼命。
但是每當“圣戰”無視戰略或政治現實時,必以失敗告終。
推動那個時代前進的動力是民族認同感和國家利益,不是全球“圣戰”。
軍人是麻木愚蠢的動物,只配用來做外交政策的工具。
均勢引發了戰爭,同時也限制了戰爭的規模。
以允許通商為誘餌,加上高超的政治手腕,中國籠絡鄰國人民遵守以中國為中心的準則,同時制造一種皇帝威嚴的印象,以抑制潛在的入侵者試探中國的實力。
什葉派與教眾占多數的遜尼派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強調宗教真理的神秘性和不可言傳性,準許了教眾的利益進行“審慎的偽飾”。
均勢至少收到兩方面的挑戰:一是某一大國的實力強大到足以稱霸的水平;二是從前的二流國家想躋身列強行列,從而導致其他大國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直到達成新的平衡或爆發一場全面戰爭。
因此,國際秩序面臨一個悖論:繁榮取決于全球化的成功,而這個過程經常產生不利于實現夙愿的政治反應。
全球化的經濟管理者幾乎沒有機會參與全球化的政治進程。
而政治進程的管理者不愿意失去國內支持的風險對經濟或金融問題未雨綢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