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觀后感150目錄
創業史讀書筆記 創業史讀后感精選
柳青的作品《創業史》的觀后感
讀《創業史》有感
創業史讀書筆記 創業史讀后感精選
《創業史》可以說,是一部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創業者的心靈史。
這也是這部小說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原因。
以下是由我整理的關于 創業史讀后感 ,供您參考。
創業史讀后感(一)
一直以為以自己這個年齡還不足以評價中國共產黨,但是閱讀了柳青的《創業史》以后才明白,雖然每個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只要相信路在前方,每個人都是主角。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了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
為什么會提到作者?因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說。
主人公梁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說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于奮進和堅持不懈。
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后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
緣份使該村村民梁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后,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說: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梁生寶就是這么一個人。
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后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后他母親和梁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說:"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后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
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
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群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說:"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
歷史巨人的腳步并不亂。
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斗爭,義無反顧!"就因為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會激起群眾的憤怒,開辟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
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創業史讀后感(二)
梁生寶是陜西下堡村蛤蟆灘梁老漢的兒子。
1949年解放后,梁 生寶入了黨,一心為群眾服務,把一心想創家立業的梁老漢氣的不行。
1953年春荒時節,代表主任郭振山號召村里的余糧戶將余糧借貸給缺糧戶,但土改已經結 束,富農郭世富、姚士杰們對號召無動于衷。
梁生寶冒著雨,頂著個破麻袋,到縣里給互助組買新稻種。
為了多買點稻種,梁生寶把一分錢掰成了兩半用。
梁生寶買 回的稻種,轟動了下堡村,人們搶著分完了,梁生寶自己的稻種卻不夠用了。
因為“活躍借貸”并不成功,郭振山病倒了。
梁生寶決定進終南山搞副業,群眾爭先恐 后地報名。
梁生寶決定一批人進山割竹子,一批人進山運掃把。
姚士杰想串通郭世富合作買稻種,好好和梁生寶的互助組較量一番。
梁老漢看到兒子整天忙碌,又生 氣又擔心,找到鄉支書談了一番。
改霞與梁生寶是一對戀人,梁生寶支持改霞進城投考工廠。
郭世富和姚士杰買回了更多的稻種,他們決定要壓倒互助組。
在終南 山,梁生寶帶領群眾在山溝扎棚安營,冒著重重危險割竹子,吃盡了苦頭。
王瞎子的兒子栓栓不小心受了傷。
高增福領導著掃把隊也毫不輕松,往返在山里和收購站之間運掃把。
郭世富為了和互助組較量,就去賣麥子,讓糧食販子中了他的 圈套。
梁老漢雖然譏諷兒子為“梁偉人”,但心里卻很關心互助組的事情。
因為王瞎子的退組,引起了人們的動搖。
這時高增福果斷地入組,堅定了人們的信心。
而 且,互助組還接納了兵痞白占魁,幫助他在勞動中改邪歸正。
梁生寶的互助組終于成功了,全組向國家售糧食一萬二千斤。
不久,他們又宣告成立了燈塔農業社。
梁 老漢歡喜地穿著新衣裳去趕集,因為是梁生寶的父親,他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創業史》這部作品記錄了中國農民是如何創業的艱辛歷程。
同時,也提醒著我們中國農民是如此艱辛,才能種出現在婦孺皆吃的香米飯。
唐人李紳曾有這樣一首 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至今為止依然能在某些食堂看見,時刻警示著人們。
的確,創業是艱辛的,我也深刻經歷過。
我想 只有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才能對得起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奮斗過的愛國人士。
恩,不錯,我們的確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之后再后悔!
努力吧!我們一起來守望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整理的 創業史讀書筆記 創業史讀后感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粗略地讀完創業史,我不禁啞然失笑,里面的人真是太憨厚了,太直率了,所謂的富農姚世杰郭士富都不過是平平常常的莊稼人,他們之所以比一般貧雇農過得好一些,并不是他們靠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更不是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而主要靠他們的聰明,他們的辛苦勞動,他們的精打細算發的家;從書上還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勞動的好把式,他們稍微有一點余錢,多一點余糧,村里就讓他們參加活躍貸款,這活躍貸款沒有一分錢的利息,如果到時收不回本,借糧的人比借出糧食的人還顯得理直氣壯,村里還讓他們參加互組組,但是必須交出自己的好牲口,這讓誰都心里老大不樂意--追求富裕的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人類的共性,姚士杰郭世富何錯之有?
陜西是個盛產現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陳忠實、路遙、,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大作家,這幾個作家當中,早年我最先讀過路遙的《人生》,這兩部小說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最欣賞路遙了。
最近,在一本雜志上讀了路遙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柳青的,就因為路遙的這一句話,我就決定要好好讀一讀《創業史》了。
其實,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說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梁生寶(小說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里,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語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文章中對梁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
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于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說的第5章,可以說,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說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說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蘊華,陜西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谷記》(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說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1953年的春天,止于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說塑造了梁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杰、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
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贊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誘強的時候,作家寫道:"這時候,母馬繼續曳著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著。
榆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著。
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
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么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
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后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于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愿望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