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月的詩觀后感目錄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300字
古詩望月懷遠的讀后感,急需
望月讀后感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夜……”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在誦讀如此美妙的詩詞后,難免會情不自禁發出屬于自己的感悟,下面我給分享三小篇春江花月夜的 讀后感 給大家。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300字(一)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
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
“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300字(二)
標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創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
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
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
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結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300字(三)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
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
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
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望月懷人,是古詩詞中習見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
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
詩人以樸實而自然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
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寫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中寄托的深遠。
句中一“生”字,極為生動,與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化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來。
詩人巧妙地把寫景與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 ,又蘊含懷遠之情 。
首聯擒題,以下諸句均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寫多情人惱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
這是表現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
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動作過程,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
這一聲“怨長夜 ”,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此詩卻采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因為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一方面,此聯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與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更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
這是一個為相思所苦的形象。
這一聯看似寫賞月 ,實則寓寫懷遠幽思。
月的清輝,最易引人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
“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與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
詩既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
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
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表現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因此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將月贈送遠人的想法。
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
隨之而來就是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
詩歌在這失望與希望的交織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 望月懷遠 》,全詩以“望”、“懷”著眼,將“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
因而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將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現得那么沉著,詩的情意是那么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
這種風格對以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明月,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這兩句也是借明月,寄托對友人的懷念。
劉長卿《謫仙怨》:“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寫別后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對月思人就更多了,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
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的希冀和渴盼。
?。?)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張九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等等。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
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望月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月讀后感1 月亮,是美的。
它總能帶給人們很多美麗的幻想。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都以“月亮”為題材,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美文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表達出了蘇軾格外思念弟弟的濃濃的手足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體現了詩人李白望著明月,低頭徘徊,想起了那遙遠的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充分表達出詩人張九齡赤誠火熱的相思之情。
這樣和那樣關于月亮的詩句還有很多,下面我再給大家講述一段關于月亮的小故事吧!
夜深人靜,皓月當空。
“我”悄悄地在甲板上坐下。
偶然一回頭,看見我的小外甥正在旁邊,隨即他調皮地對我眨著眼睛說:“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說要和我一起比賽背關于月亮的詩,我也就答應了,我們倆就在月光下,開始你一嘴,我一口的開戰了……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下。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小外甥突然問我:“你說月亮像什么?”我不知該怎樣回答,就笑著反問小外甥。
他立馬就說:“像是天上一閃一閃眼睛。
”
小外甥的這一番話,讓我對月亮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讀完全文,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月亮,是天的眼睛,是天派來的使者,讓人間充滿美麗的氣息……
望月讀后感2 月光如練,吐露著淡淡的霜華,那位叫昭君的女子,正環抱著一把琵琶,撥弄來著斷魂的清音,傾訴著對漢家宮闕的思念。
我的感受:月是淡的情,如水,似風,源直沁肺腑。
夜,月光為你倒一壺清淡的茶,當茶流入心靈,心就充滿如霧的愁,那是一潭靜水,無力地流淌,無力地輕拂,都形成一種幻境,雖淡,可永不磨滅。
從古到今,多少紅顏佳麗有如水的情懷,都含在她百的度陰影里,被歲月埋進我們的夢里。
望著昭君,我想到了她,她的目如秋波漾,卻沒有溫暖,只有冰冷的`憂,冰潔嫻靜的臉有些憔悴,如一枝無力的梨花,半掩的清眸中,有著一絲柔情。
她忽地仰起來,望著含笑的月,嫵媚的光環繞著自己,又踏入了一盞清茶中,紫綢簾后,她的眼泛起漣漪,一顆淚打濕了衣襟。
問她曾坐在吳越江邊浣紗,享受溫暖的月色,與她共享答是故鄉深幽的眼,現在,只能獨享這冰冷的茶了。
她含著淚睡下了,因為在夢中,才有故鄉月亮深情的回眸。
望月讀后感3 作者和自己的小外甥出來旅行,一天夜晚,作者站在江邊踏板上欣賞月色,忽然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小外甥,他是一個很愛幻想的小男孩。
作者跟他的小外甥來背描寫月亮的詩句,兩人不分上下。
小外甥比作天的眼睛,每月都要圓圓睜大一次。
我覺得文章中描寫的小男孩的可愛形象,給人童趣盎然的感受,他是被月亮叫醒的,實際上月亮怎么能叫醒人呢?是他故作俏皮、借機出來賞月。
尤其是他眨眼睛的調皮更使我感到他的天真活潑富于幻想的特點,他背誦詩時就知道他記憶力強的特點。
從這篇文章中人要高于幻想,要有想象力,想象中生活會很開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