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晉劇觀后感目錄
求《觀秦腔后感》 急?。。?!
關于秦腔的作文怎么寫
給我秦腔三娘教子觀后感
幾個月前在網上看過一段齊愛云的《打神告廟》,因為是在剛看完越劇黑白電影《情探》之后看的,所以對比之下生出了些許看法,當時想寫出來,但心有余力不足,只好作罷。
昨日看了秦墨網友相同主題的帖子和一些跟貼后,自己又想想,所以嘗試再次提筆,一吐為快。
因為我本人對戲曲知之不多,見識少了看法就難免膚淺過激,所以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我原以為越劇只合演繹些風花雪月鴛鴦蝴蝶之類的輕量級浪漫故事,但《情探》這部老電影改變了我對越劇的偏見,傅全香的表演陰柔中不乏力道,剛毅處顯女兒柔腸,自然而又精彩。
尤其是海王廟里的控訴,直讓人覺得她就是我,我就是敫桂英,她的控訴憤恨就是我的控訴和憤恨,看完只覺心空力竭,似乎不是她在演而是我在演。
好像是個大型演出中的一幕。
憑心來說,齊愛云演得不錯,尤其是后來牙關帶恨水袖狂飛,很好地表現了敫桂英對王魁忘恩負義的憤恨和對海神無動于衷的怒怨。
因此說,齊愛云這場演出即使功勞不很高吧,苦勞也是有幾大籮筐的。
這段將近二十分鐘,又唱又舞高潮迭起的戲,即便是壯年男子來演,恐怕也覺力竭,何況一個纖弱女郎。
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讓我生出了許多不滿。
另外看完還有個感覺,就是傅全香應該來唱秦腔,而齊愛云應該去唱越劇中的越劇中的越劇。
之所以在越劇中套了這么多層,是因為大部分越劇發聲也是實在而生活化,底氣十足的,而不象如今的秦腔旦角這么輕柔婉約如云似霧。
敫桂英一出場,裙袂飄飄,步履盈盈,翩然而至,猶如仙子;然后四句念白,燕語鶯聲,柔腸百轉,輕輕脈脈,很有些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味道;然后又一小段輕盈優雅,欲說還休,欲舒不展,略顯沒踩對點又沒搭上調的水袖舞,給我感覺象是天人淡淡愁緒縈懷,對著朦朧風月娓訴點點傷情,我甚至懷疑自己看的不是秦腔。
按說敫桂英本就修養好,素質優,后又成了煙花柳巷中的時尚人物,所以行動處如弱柳扶風,言談時如嬌鶯輕啼是合乎人物身份性格的。
但在我這個比較粗俗的人看來,被王魁休了跑到海神廟告狀的敫桂英多少是激憤滿腔多于柔情萬種的,形象多少有那么點不纖美脫俗的。
而且告狀本身就不是件美好舒暢優雅的事情,太美了就會顯得太假。
真正的美是不著斧痕自然而然賞心悅目的,拿腔捏調裝腔作勢出來的美只讓人覺得別扭難受。
而且我還有個毛病,看演出不投入時就會替演員提心吊膽,而且是很提心吊膽,總擔心他/她下一個音會跑掉破掉或者下一個動作會忘了錯了。
敫桂英出場時安排得這么美輪美奐大約是想先聲奪人或先舞引人的,但是滿懷期待、本欲同演員一起酣暢淋漓一把的我卻被她的朦朧美拒到了河對岸,成了冷眼觀瞧者,還舉著一把吹毛求疵的放大鏡。
俗話說善始善終,套在我看這場戲這件事上就是始不善終不善。
開始我覺得演員沒有進入人物的情感狀態,演得很浮,有了比較深的成見。
后來雖然逐漸熱了場,漸入了點佳境,唱腔開始沉了下去,顯露出了憤怒之下的忘我情態,水袖也舞出怨氣撲面怒濤排空的感覺,但因為我成見在胸,瞪圓雙眼挑毛病,所謂仁者見仁美者見美,以我這樣的小人心腸,看見的當然就是不痛快和不足多于美了。
整個演出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發聲。
先是聲音虛浮在胸部以上,喉嚨好像比較緊張,聽似輕柔優美,實則做作,害得我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心總是掛在胸中間,不能放回到肚子里去,很是不爽。
后來隨著情緒的深入,開始運用胸腹的力量,聲音也開始飽滿了,雖然還在為形象美而故意壓著,但相比開場還是要真實動人得多。
不過有時氣息很不足,聲音顯得過白,而且因為壓著嗓子沒有完全放開,似乎還總找不準位置。
起初不在狀態,后來進入狀態后又顯得氣力不足,偶爾換氣時會連好不容易醞釀起來的情緒也給換掉,所以,割裂感比較重,有些磕磕絆絆。
其次是水袖,除了開場的水袖舞得太文太柔外,感覺齊愛云身段特別柔美,水袖功很是了得,尤其后來舞得還很是酣暢。
但同演唱一樣,常有銜接不好,相互脫節的感覺。
我一直沒搞清楚她的重點到底是在舞還是在唱。
在我這個戲盲看來,無論是舞還是唱,應該都能夠較好地表現人物。
如果舞蹈不夠完整而以演唱為補充,或者演唱不足以表達而輔以舞蹈,可能都會將人物表現的比較完整豐滿。
可是齊愛云的這段戲似乎舞和唱的分量相當,不分主次。
當然如果能夠兩相兼顧,魚與熊掌都得,那是最好,可是這樣做除了要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外,還得有好體力。
但是看齊愛云那窈窕身形和纖纖步態,顯然不是體力很好的樣子。
也許我看的這出表演不是齊愛云的正常狀態,可能我是以偏概全了。
她那天可能情緒不好,所以沒能充分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之中,也可能身體狀況不佳,沒能以最飽滿的精氣神來演繹。
她過于細膩“飄柔”的表演可能也只是為了貼合音樂,也可能是我對人物的理解有問題才覺得這樣安排不合情理。
不管怎么樣,作為一個秦腔戲迷,我祝愿齊愛云的體質越來越好,內力越來越深,為大家帶來越來越好的表演。
我愛秦腔我愛秦腔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
我是陜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
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著碟跟著電視里的人唱,還給我講里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
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
這出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
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涂官。
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我最喜歡看《鍘美案》,里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
“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
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里,經??梢钥吹侥切┣厍幻栽诔厍粦?。
從那里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
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
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蘭州市東郊學校五年級三班史元朗
觀《三娘教子》后感
明代,儒生薛廣,往鎮江營業。
家中有妻張氏,妾劉氏、王氏。
劉氏生了一個兒子,乳名倚哥。
又有老仆薛保。
薛廣在鎮江,正好遇到同鄉人,以白金五百兩,托帶回家。
不料同鄉人吞沒白金,購買了一個空棺材,停到荒郊,以為薛廣去世,回到家鄉告訴張氏等,她們嚎啕大哭,同鄉人讓薛保安葬。
后來家中漸漸衰落,張氏、劉氏嫌貧,先后改嫁。
三娘王氏,與薛保茹苦含辛的撫養倚哥,送到學堂,以織布維生。
倚哥在學堂被同學譏為無母之兒,氣憤回家,不認三娘為母,語語挺撞,三娘很是生氣,將刀立刻剪斷機布,以表示決絕。
幸虧薛保竭誠勸導,母子開始和好如初。
薛廣在鎮江生意衰敗,后叢伍,官至兵部尚書。
十幾年后薛倚金榜題名,新科狀元。
父子相認一家團圓。
而此時薛倚的大媽、親媽又丟棄自己的家庭都來認丈夫和狀元兒子,三娘勸張氏回家照顧丈夫,勸劉氏也回家照顧丈夫和幾歲的孩子。
并告訴她們:欲嘗甜瓜自己種,自種苦瓜自己嘗。
映證了古人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演繹了一場令人感動的真實故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