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鏡子的觀后感目錄
關于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
寫一篇《鏡子》的觀后感
鏡子觀后感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后,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么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成人是目標。
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
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
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
“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伙伴、朋友和榜樣。
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
“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
事實確實如此。
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
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
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
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范,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范于孩子。
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
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么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
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
家長應善于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
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
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
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于扼殺。
尊師是關鍵。
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
對于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么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艷。
近日讀了朋友的一篇武俠小說《熟悉的路》,感覺還不錯,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朋友是個很普通的人,在文學方面也沒什么成就,就他的話說,寫小說完全憑一股熱情。
我很佩服朋友的毅力,也為他的熱情所感動,出于對他的敬重,我一口氣看完了這篇60余萬字的小說。
作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又是他的朋友,我當然不能說假話了。
并如實對他說:如果從文學造詣來說,的確沒有什么值得圈點的地方;但有些地方還是很感人的,有屬于你自己獨特的地方。
面對我的坦言,朋友笑了:“你說的很對,我本身文字功底就差,當初下筆時,沒想到會寫這么多,完全出于對當前一些武俠小說粗制濫造與翻版復制不滿,剛開始的時候我索性將他取名《毀滅江湖路》,后來覺得不夠深刻,于是改成了《熟悉的路》。
”
聽了這話,我也笑了,不過笑的多少有些苦澀。
前幾天看報紙,聽說《神雕俠侶》又要開拍了,我搞不清楚這是第三個版本還是第四個版本,總之是各種各樣應該不少了。
我不僅有些疑惑,有必要再來一次嗎?我無法理解那些人,到底是為了什么?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難道只是為了引起人們的觀注,不論這種關注是招來贊賞或是臭罵,只要你在看我就行;難道除了《神雕俠侶》就再沒有什么好的劇本,非要把那個不知被多少人拍過的東西再重拍上一遍。
是的,這個社會曾經出過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我們就可以抱著那些優秀的東西停滯不前嗎?整體社會都在飛速發展,文化卻在徘徊?那些古老的經典畢竟已成為過去,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東西。
我有個建議,如果非要拍《神雕俠侶》,我看不如把我朋友的小說改成劇本,或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這個時代,不是要我們復制經典,而是要我們去創造經典。
忘記過去吧!因為他們已經成為過去了。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
” “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 “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親,你有多久沒有叫我媽媽了?”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這部紀錄片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
這是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制。
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抵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系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系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郁、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系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接。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于電玩、抽煙、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癥、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里會接收到這個信息,并以逃家、重病、發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的小女兒。
小姑娘已經上小學了,平時聽老師和同學反應孩子很聰明,大家還是很喜歡她的。
但是最近一次春游中,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教訓”同學,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對班里比她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出蔑視。
春游中,老師表揚一位同學:“某某今天表現很好,一直幫助同學,還幫家長拿東西。
” 女兒就說:“什么呀!我也會,有什么好表揚的!”孩子表現出生氣而且否認了同學的做法,還不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女兒這樣的表現,讓媽媽非常擔心。
我由于對媽媽比較了解,就說:“要知道孩子為什么這樣,看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你平時對孩子是不是要求嚴格?你對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圍的緊張?” 媽媽喟然而嘆,說最近由于大女兒學習問題以及自己的工作有點脾氣不好,確實對小女兒嚴厲了些,也經常訓斥老公。
無論這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模仿學習”還是心理學對應的“鏡子效應”,孩子的言行常??梢苑从吵龈改傅难孕?。
這位媽媽有所醒悟改變了自己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還跟孩子進行了溝通,經常跟孩子聊聊學校、學習的事,漸漸地小女兒也發生了變化。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
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生了變化,教育就在無形中產生了效果。
欣賞孩子內在的純真。
作為家長,我們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展。
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與表達。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