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人生觀后感目錄
讀周易感悟人生
易經的人生智慧曾仕強觀后感
聽曾仕強講易經與人生有什么感悟
展開全部
這里有一點例句,你自己歸納整合一下吧,自己的,也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啊,是吧!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易經的人生哲學拾零
緣起
子曰:四十而不惑。
到了奔四的日子,困惑反而更多了。
一張寧靜的書桌、一張飛揚的講臺、身后燦爛的群星是六年前離開舒適安逸的國企來學校的夢想,可理想與現實出了一點偏差,此困惑之一也。
“書生事業無限江山”,然而,法學世界的公平美、正義美、和諧秩序美回到中國現實的大地卻如舒曼的夢幻曲,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此困惑之二也。
徘徊在音樂的雨巷、哲學的山谷、法學的叢林,尋尋覓覓二十載,鄉關何處始終是一題無解的代數,此困惑之三也。
......
蒼茫時分讀周易,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和《易經系傳別講》,讓我又重拾過去的從容、淡定與自信,對孔子的樂天知命、仁者無憂有了更深的體會。
易經所蘊含的自然哲學和人生哲學確是其浩無涯,姑且留下我隱約聆聽到的陣陣濤聲。
生生不息話易經,樂天知命故無憂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李白如是說。
“生者寄也,死者歸也。
”大禹云,生是來觀光的,死就是回去,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一切宗教都是站在死的一頭看人生,所以悲天憫人。
只有易經看人生是樂觀的,永遠站在天亮的那邊看,站在生的一面,認為人生是生生不已。
太陽將落是夕陽無限好,今天的太陽落下去了,明天又有太陽升上來。
佛學《華嚴經》看世界也一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在華嚴境界,世界充滿了美麗幸福。
——南懷瑾先生如是說。
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于自然;知命就是了解生命的真諦和自己生命的價值。
學易者無憂,因為痛苦與歡樂、失意與得意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階段,知曉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中的道理,就能隨遇而安。
神秘的宇宙全息學
大學物理實驗課上,拍過全息照片,每一點都是一個完整的被攝物體圖象。
易經就是宇宙的全息圖景,是經歷幾千萬年實證的科學。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易經在中華文華的地位,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
老子、孔子、莊子,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源于易經。
佛學傳入中國后,古時懂佛學者必定通易,二者殊途同歸。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牛頓晚年沉迷神學,愛因斯坦晚年尋求宇宙統一場論,兩位科學巨匠生于西方,無緣識得易經面,歐陸文明之遺憾也。
得失成敗平常心
成就事業一要有真才實學,二要有機遇。
通《易經》的人善于把握機遇。
時間空間把握得好,霉運不一定倒霉,把握得不好,好運也不一定帶來幸福。
見微知著,察往知來,才能轉禍為福,轉敗為功,立于長治久安之地。
老子的“君子乘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孟子的“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王勃的“君子固貧,達人知命”都是說的時位問題。
乾卦初九爻的潛龍勿用也是這個道理,孔子的一生就是潛龍勿用的一生,他的時位在千秋后代。
對蕓蕓眾生而言,經歷挫折與失敗是人生的幸事。
如果一個人總是一帆風順,便不會有大的作為,且好夢由來最易醒,光景萬千留不住。
不經過困難而成功,并不是好事。
輕易得到的,很快就會失去。
經歷過挫折又能戰勝自我,自助者得天助,在風云際會之時才能大有作為。
失敗成功兩相依,得意時淡然處之,失意時泰然處之,始終保持本色保持平常心,這便是易經中不易的人生哲學
易經的人生智慧曾仕2113強2010年時候開始講的《易經》指《連山》《歸藏》《周5261易》三本易書。
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4102的只有《周易》一本。
現在的《易經》一般即《周易》。
從本質上來講,1653《易經》是闡述關于變化回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
答后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易經》是部經典巨作。
據史書記載《易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由于《連山易》、《歸藏易》已經失傳。
具體內容無法查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因此人們常說的《易經》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易》。
《易經》內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題、爻辭等。
古時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辭,周公旦作爻辭,說法不一。
《易經》成書于商末周初。
廣義的《易經》還包括《易傳》。
《易傳》又稱“十翼”,“翼”就是翅膀,意思是說《易經》像只鳥,《易傳》就像這鳥兒的翅膀。
《易傳》是全面解釋《易經》的七種十篇文章即彖上傳、彖下傳、象上傳、象下傳、系辭上傳、系辭下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
因為《易傳》不但繼承《易經》經義,而且對《易經》創造性地闡發,富有辯證哲理,所以從西漢開始人們已把《易傳》也作“經”來研讀,與《易經》并列通行。
《易傳》相傳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
也有人認為是戰國時期或秦、漢間的作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