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宮觀后感目錄
南粵王宮署博物館寫一篇作文100到200的作文
秦朝以來的給排水系統考古發現——以廣州南越王宮為例
一進博物館就是曲流石渠遺址保護主樓,觀眾首先看到的就是兩千年前南越王的皇家花園遺址。
之后升上地面(二樓),將欣賞到復原后的整個園林真實模樣。
看完南越國一號宮殿后,觀眾會往左手邊走,途經南越國二號宮殿的現場模擬展示區,可看到考古人員現場挖掘清理文物的情況。
出來后,觀眾將沿著一千年前南漢國的宮殿走廊,步入博物館的主體陳列展示區。
在這過程中,會有一個“南國磚井”的建筑,里面有一個專門的廣州水井文化展示,名字叫“飲水思源”。
陳列展示樓
大量寶貝就藏在這
“在后面一棟陳列展示樓里,則主要展示三大部分——《走進南越王宮》、《步入南漢興王府》和《名城廣州兩千年》”,據介紹,每一處展覽,都會通過聲、光、電等形式,結合大量文物、圖片,來加深觀眾對遺址的直觀了解。
如在《走進南越王宮》展示中,就會陳列出“萬歲”瓦當、“蕃”字池壁等磚瓦木石實物
2018年11月20日,在廣州參觀了“南越王宮博物館”。
奇妙的是,王宮的很多遺跡與給排水工程密切相關。
“南越王宮”建于秦朝時期(約公元前200年),距今已2200多年。
從發掘出土的遺物證明,當時人們就十分注重生活居住區的給水和排水系統建設。
其布局科學合理,功能完善,又十分符合生態環保要求,令人驚嘆。
這說明,2000多年前的先輩對建筑和生活方式等要求已經非常高,其中某些給排水系統的設計細節考慮之周全,仍值得當今工程師們學習借鑒。
王宮內給水和排水系統布局完備,給水渠道墻壁以塊石砌筑,內以鵝卵石襯底,以防滲并防止滋生雜草,不清楚是否還可增加紊流以補充水的含氧量。
渠道墻壁的部分位置設置了斜石板,方便水中的青蛙、烏龜等上岸歇息、繁殖等,而現代工程師們幾乎不考慮這些生態需求了。
渠道局部底部有圓弧型抬水壩,在枯水期可蓄水,防止干枯。
渠道的末端是半月型的水池,石板襯底,是否為親水景觀建筑?
圖為王宮遺址的殘垣斷壁。
自秦代開始建設,遺址之上累計還有漢、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建筑和文化遺存物,仿佛是一本巨大的無字史書,記錄著廣州2000多年以來的文明發展史。
排水渠道有石板、石塊砌筑,也有木板襯底、陶管等排水管道或水渠。
為防止水中雜物堵塞排水渠,在排水渠入水端安裝了篦子。
王宮園內設有滲水井,用來存儲和沉淀泥沙。
遺址發掘現場的大小頭連接的套頭陶管。
燒制的磚,砌水井壁,兩豎一橫砌筑,牢固耐用。
宮殿里的地面使用帶孔陶制地磚,方便快速向地下排水。
2000年前就有“海綿城市”的考慮了。
春秋戰國時代版圖。
秦朝時期,南越國設都番禺,勢力范圍南達越南中部地區,北至粵北五嶺,西到廣西桂林。
南越國在被秦國統一之前,曾經自立為王。
中華文明自秦朝統一,書同文,車同軌,文明延續不斷。
今天,普通人也能看懂2000多年以前人們留下的文字記述。
木簡。
記錄在木板上的文字,記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誰少抓了幾只老鼠該打多少板子,收獲了多少顆棗都得記錄在冊,說明當時的帳房先生非常認真。
2000多年以前,漢代的貨幣。
對南越國歷史,或對古代廣州給排水工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找時間去看看這些廣州的文明遺跡。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地址:中山四路316號。
博物館免費,需憑身份證或駕照取票入門參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