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觀后感600字目錄
出塞 王昌齡賞析,讀后感
王昌齡的出塞讀后感800字 散文
出塞體會到什么
曲肝腸斷 ——讀王昌齡《出塞》有感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被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的《出塞》早已被歷代文人賞析過無數遍了,而今日的我讀起來,依舊常有與前人不同的感覺。
看過不少關于它的賞析,都發現歷來慣于將前兩句與后兩句分開注解: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明月是秦漢時的明月,關是秦漢時的關,萬里遠征的將士,到現在還沒有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還在,必然不讓胡馬越過陰山。
然而我卻常常想到,若不將這首詩上下闕分開來讀,是另外一種怎樣的景象: 獨坐在雄關的高樓上,遙望窗外歷經千年而沒有褪變的月色,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那個秦漢時飛將軍李廣領軍出塞的時刻。
月下塞外的大漠風塵滾滾,追隨飛將軍遠征萬里的將士們最后一縷背影也消失在了朦朧的地平線上…… 仿佛是千年的夢境……窗外的明月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腳下的關依舊是秦漢時的關,可是教胡馬不敢度過陰山的飛將軍,卻依舊沒有回還…… 每每想到這里,都不禁愴然泣下,那個一生傳奇、滿腔報國之志卻在垂暮之年依舊沒能立功封侯的飛將軍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兩鬢蒼蒼的他留給我們的卻是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歷代多少才華卓著、心懷天下卻至死沒有得以一展才華的能人,每每想到都不禁悲嘆感傷。
然后想起王昌齡一生的境遇,這位出生貧寒的著名詩人生平卻很簡單粗糙,生年也沒有詳細記載。
只知道他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此時大概30歲左右。
開元二十五年秋,他獲罪被謫嶺南,之后只知道他屢次被貶謫,遷謫途中遇到了諸多著名的大詩人…… 終于在他年近花甲之時,再次被貶謫,來到了他人生的終點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 …… 一曲肝腸斷, 天涯何處覓知音。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
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
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
”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并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
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
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
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
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
?獨指??
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
”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
看清這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筑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
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
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
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
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出塞》與多數邊塞詩盡力描寫戰爭生活的艱苦險惡不同,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英雄主義氣概。
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反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
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斗精神。
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
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