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說理目錄
關于說理的名言警句
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簡短,加意思)
古代詩人哲理名言有哪些?
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晚。
要想獲得真正的學問,必須付出艱辛。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
學而不思則罔,不思則不學則殆。
學而能其次,思而能其次。
吾曾終日不食,終夜不寢,思無益,不如學。
博學之,審問之,謹慎之,申辯之,篤行之。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神。
立志要發奮圖強,識盡天下之字,讀盡人間之書。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欲上進先讀書。
鐘不響,人不學習就不行。
水不流動,有臭味;人不學習,就會落后。
早起多智,晚睡多香。
汗水換來豐收,勤奮學習獲得知識。
題西林壁》是蘇軾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的變化多姿,并借景說理,從中揭示出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感悟。
這首絕句的優點不在于形象和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作品的概要。
【名稱】《題西林壁》《題西林壁》詩情畫
【年代】北宋【作者】蘇軾【體裁】七言絕句這首詩是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同友人的寥游廬山西林寺時所作。
其實,十幾天前他剛入廬山時,“青山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他是故人。
“他說很有意思,初見廬山,就像見到一個高傲的陌生人;要想親近,以后還要繼續來往。
于是他“往來山南北十幾天”最后寫下了這首詠廬山的名篇。
作品的原文
題西林壁這是李炯峰先生寫的《題西林壁》
【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
注釋譯文
注釋。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上。
西林寺在廬的北麓。
題目:寫作。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2)從側面看:從正面看。
廬山總是南北走向,從側面看只是從東往西。
側:從側面看。
(3)各不相同:不相同。
(4)識:經???。
(5)真面目:指廬山的真實景色。
(6)緣:因同“元”;所以。
此山:此山即廬山。
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群山連綿起伏,側面看山峰聳立,從遠、近、高、低看,廬山千姿百態。
人們之所以認識不到廬山的本來面目,是因為自己就在廬山之中![1]。
欣賞作品
蘇軾從黃州到汝州任團練副使時,途經九江,游覽廬山。
瑰麗的山水觸發了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幾首廬山游記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的變化多姿,并借景說道理,指出觀察問題要客觀全面,如果是主觀的一面,就得出正確的結論得無。
開頭的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的是實際游山所見。
廬山是一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百態的廬山風光。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就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
為什么辨不出廬山真面目?由于身在廬山之中,視野被廬山的峰巒所限制,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游山玩水是如此,觀察世間事物也是如此。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了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的位置不同,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有面性;為了認識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我們必須超越狹隘的范圍,擺脫主觀臆斷。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并沒有抽象地提出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通俗地表達哲理,所以親切而自是的。
[1]。
影響后世。
這首詩的寓意很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很通俗易懂。
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
蘇軾寫詩,毫無雕琢之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流暢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無古人的意境;其境界中不時閃現哲理之光。
從這首詩來看,語言表達簡明,內涵豐富。
也就是說,詩詞本身的形式和邏輯性是高度統一的。
詩人在四句詩中,既概括性地描繪出廬山的面貌特征,又準確地指出了望山不得要領的道理。
鮮明的感性和明晰的理性交織在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而升華為理性王國中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千百次把后兩句作為哲理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以言志、情為特色,那么到了宋,特別是蘇軾,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的詩風。
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后另辟的蹊徑,用蘇軾的話說,就是“新意出于法度之中,妙理出于豪放之外”。
這類詩形成的特點是:言淺意深,寓物理,寄味淡泊。
《題西林壁》就是這樣一首好詩。
蘇軾三首廬山詩,第一首是《題西林壁》,詩說:“橫看成嶺側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嗎?”
蘇軾的廬山詩第二首《贈東林總長老》:“溪聲闊長舌,山色豈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何如舉人。
嗎?”
蘇軾的廬山詩第三首《瀑布亭》:“廬山煙雨浙江潮,猶恨千般;到又來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和浙江錢塘江潮,是自古以來最著名的旅游必到景點。
于是,游客們在還沒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風景。
但去了之后,會覺得:廬山煙雨浙江潮還是廬山煙雨浙江潮。
1.世胄攝高位,英俊沉僚,地位然之,由來非一朝。
——左思《詠史》
2.使當初身即死,一生真偽自有好歹——白居易《放言》
3.依君莫言封侯之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己亥歲》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壯心不止。
——曹操《龜雖壽》
5.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春秋孔丘《論語。子罕》。
6.天下難事,必辦于易;天下大事必在細微處完成。
——戰國韓非《韓非子?喻志》
7.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
8.立志欲堅而不欲銳,成功在久而不快。
——宋張孝祥《論治體子?甲申二月九日》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下’。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臨深谷,不知地厚。
我是荀況
1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仞之壁,壁立千仞。
以林則徐為則徐
12.道成學而藏書,學進振窮而廢。
——后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13.山有路勤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我是韓愈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臺,始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母親引用自《老子?道德經》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30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