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劇演出觀后感目錄
有關呂劇的讀后感 800~1000字左右 大家幫幫忙,八月二十六號之前務必給我答案,謝謝!
看呂劇觀后感
呂劇作為地道的地方劇種,從本世紀初開始登上舞臺,到本世紀中葉達到頂峰。
不僅是山東省,與山東相鄰的江蘇省也有呂劇團,還有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有山東人的地方,都有呂劇的旋律。
50年代是呂劇的輝煌時期,名演員云集,新戲不斷,與安徽省黃梅戲同臺進入北京。
隨著新《婚姻法》的宣傳,呂劇《李二嫂改嫁》紅遍大江南北。
好戲造就名角,名角為劇種增輝,《天仙配》唱火了嚴鳳英,《李二嫂再婚》唱紅了郎咸芬。
一時間,李二嫂成了許多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那時的山東,幾乎每個縣都有專業呂劇團,每個村都有業余呂劇團,每到地凈場光的農閑時節,呂劇迷們大過戲癮的好時光。
縣里的專業劇團下鄉演出,在一個地方不演十天半月,就下不了臺回不了人。周圍十里八村,全村男女老少,開演前已經坐滿,散場后也不輕易離去。
呂劇的旋律如雪花飛舞,融入人心。特別是在《王漢喜借年》中“大雪飄飄,除夕奉母命到岳父家借年……”能引起多少人的共鳴。
就連借著燈忙著縫紉的村婦嘴里,也常常吟出那句:“借著燈,我趕緊,飛針縫紉,做一雙,新鞋,讓他穿上……”那個時代的山東人,幾乎人人都能哼唱呂劇歌曲。
喜歡呂劇的不僅僅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
的。
這件事后來成了“四人幫”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時的“罪證”,今天成了呂劇史上的一段佳話
呂劇題材在表現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基礎上,曲調多,抒情,尤其擅長表現女性的內心世界。因此,無論是專業劇團還是業余劇團,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現代題材,女性永遠是呂劇的忠實觀眾。
因此,在山東的農村,呂劇有一個不愿為之的綽號。是“束縛妻子的木樁”。
隨著劇情的發展,那熟悉的劇中人物,親切的山東方言,那或哭訴,或歡快流暢的曲調,讓所有觀眾時而拍巴掌,時而擦眼淚,真是如醉如醉。
逢年過節,在山東的農村,如果呂劇團來了,頓時,整個山村都歡騰起來了。
你看,鄰居們互相奔走相告,或者叫女人來占座位,那種熱鬧的場面我到現在也忘不了。
這句話廣為流傳?!奥剦嬊?呂劇特有的伴奏樂器)響起,餅烀門上。
講的是癡迷呂劇的女人們為了看呂劇忙得不可開交。
像其他的地方戲劇一樣,呂劇的臺詞也很有趣。這是以濟南方言為主,詞尾以平聲和去聲居多。
“文革”中有人提出要把樣板戲改成呂劇,結果沒能成功。
例如樣板中的“港口”,裝卸隊長對著黃浦江說“是黃浦江,是黃浦江!”京腔是京韻,很激昂,把它移植到呂劇里,用濟南方言說,句尾變成了脫聲調,全場哄堂大笑。
好啊。
時殿元首次化裝揚琴成功后,其他制琴工匠紛紛效仿,揚琴在山東各地廣泛普及。
特別是進入城市以后,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欣賞要求,并與其他劇種相對抗,揚琴扮相在角色、曲調、服裝、道具、舞美等方面更加戲劇化,逐漸成為一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劇種的劇種。
呂劇名稱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是當地人根據《小牛腳》采用驢形工具,化裝成揚琴并命名為揚琴"。驢的戲";二是:吊墜鋼琴演奏時手指的上下不斷"出租車"叫"做quot;;第三個,因為演出節目中有很多愛情故事,所以被稱為"。侶戲"是。
1952年,山東省文教廳副廳長王統照建議:根據"驢"、"出租車"、"是侶"我國古樂12律取中陰律"六呂"的"呂"字,正式名稱是"呂戲"是。
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quot。呂劇"在境內廣為流傳,每年年節、節慶、唱"呂劇"成為習俗。
"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間,呂劇被禁止。
1976年以后,呂劇復興。
1979年,廣饒縣呂劇團、墾利縣呂劇團開始演出傳統戲曲。
1982年,廣饒縣呂劇團為宣傳計劃生育演出話劇《合家歡》,在縣內外巡回演出。
1987年,利津縣京劇團改名為利津縣呂劇團。
1984年,市文化局組織了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對呂劇進行了研究。
1985年冬,舉辦"呂劇史料座談會",邀請了20多位呂劇老藝人。
1986年春,邀請14名資深藝人制作了模仿錄像。
在此基礎上,1987年編纂完成《東營市呂劇音樂集成》原稿,1988年底編纂完成《呂劇起源與發展東營市史料匯編》。
這兩個原稿是呂劇研究的重要成果。
在編撰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山東省呂劇界的許多專家和著名演員(李漁、郎咸芬等)的熱情指導和幫助。
1991年3月5 ~ 8日,舉辦"東營市第一屆呂劇大賽"全市共有8支代表隊240人參賽,分為專業組和業余組進行比賽,新增演出節目12個。
1994年,以廣饒縣呂劇團為基礎,成立了"。東營市呂劇團"是。
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15名呂劇演員獲省優秀演員稱號。
時殿元先生給了我一個好榜樣!我很佩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lizhi/29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