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導讀】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全家大小,加上家童侍女,20余口,生活窘迫。遂準備前往沙湖購置一塊地,自己耕種以補貼家用。途中,遇到一陣疾雨,由于雨具已經被前面的人帶去,同行者四處奔逃躲避。蘇東坡卻氣定神閑,邊走邊欣賞這雨中美景。不久,雨過天晴,大詩人蘇東坡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抒情懷的機會。
驟雨從天而降,樹林嘩嘩作響。
行人紛紛躲避,余則漫步徜徉。
何必驚慌,看,這千根銀絲,萬條琴弦,正在彈奏一曲優美樂章。
何不放慢腳步,與之一起,高歌引吭?
一雙草鞋,一根竹杖。
邁得過山澗陡坡,勝得過快馬輕騎。
若得一襲蓑衣,縱然一生煙雨,又何所畏懼!
料峭的春風,吹來陣陣寒意;
依山的夕陽,卻送來溫暖的光芒。
酒意全無的我,頓覺耳目一新,全身舒暢。
回頭看看,剛剛走過的,那風雨如晦的地方。
哪里有什么風雨?哪里有什么晴朗?
其實是天地無言,歲月靜好!
——面對自然的風雨,蘇東坡淡定以對,甚至把它當成風景欣賞,從中感悟出常人難以體會或者不愿駐足體會的情趣。面對社會生活帶來的風雨,蘇東坡何嘗不是如此呢?才高八斗,學識過人,卻遭受無妄之災,以致一家大小跟著顛沛流離,忍受饑餓貧窮之苦。但蘇東坡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如一顆內蘊豐富飽滿而生命力頑強的種子,無論丟在哪里,都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生活的苦難沒有打倒他,反而讓他活得更通透,更自在。
是啊,風雨過后是晴天,晴天之后是風雨。倘若孜孜于風雨晴天的辨別,則會隨時被它所左右。倘若你不在乎它,那風雨晴天又有什么區別呢?
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7597.html